TOP

读懂心电图,给心脏做个 “语言翻译”

2024-10-15 16:1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医生手持一张布满波形的图纸,说出 “心率正常”“有点心肌缺血” 等结论时,你是否好奇这张看似杂乱的图谱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心电图,作为心脏的 “语言记录”,早已成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工具。它用高低起伏的曲线,实时传递着心脏的电活动信息,只要掌握基本的 “翻译技巧”,普通人也能读懂这份生命的密码。

心电图:心脏的 “电信号日记”
心脏的跳动并非随机运动,而是由一套精密的电传导系统控制。位于右心房的窦房结如同 “司令部”,每发出一次电信号,就会沿着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等 “传导通路” 扩散至整个心脏,引发心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这种电活动会通过体液传导至体表,被心电图机的电极捕捉后,便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波形图谱。

一张标准心电图包含 12 个导联,分别从不同角度记录心脏电活动: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反映上下左右的整体情况,胸前导联(V1 至 V6)则聚焦心脏前后的细节变化。就像给心脏拍 “多角度 X 光片”,不同导联的异常波形能精准定位病变位置。

解码波形:认识心脏的 “字母表”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由 P 波、QRS 波群、T 波等组成,每个波形都对应着心脏活动的特定环节,如同构成句子的 “字母”。

P 波是心电图的开篇,代表心房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正常情况下,它的高度不超过 0.25mV,宽度小于 0.12 秒,形状圆润光滑。当 P 波变得高尖时,可能提示右心房肥大,常见于长期肺气肿患者;若 P 波增宽呈 “双峰” 形态,则可能是左心房负荷过重的信号,多见于二尖瓣病变。

紧随其后的 QRS 波群是整个心电图中最显著的波形,它代表心室收缩的电活动,正常宽度应在 0.06-0.10 秒之间。QRS 波群增宽往往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心脏问题,如室性心动过速、束支传导阻滞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T 波位于 QRS 波群之后,反映心室舒张时的复极过程。正常 T 波方向与 QRS 波群主波方向一致,振幅不低于同导联 R 波的 1/10。T 波低平或倒置是临床常见的异常表现,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心肌劳损等问题,但也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此外,PR 间期和 QT 间期也是重要的 “标点符号”。PR 间期代表电信号从心房传到心室的时间,超过 0.20 秒可能存在房室传导阻滞;QT 间期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过长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

常见 “语病”:从波形看心脏问题
心律失常是心电图最常捕捉到的 “语言障碍”。窦性心律是心脏的 “标准发音”,此时 P 波规律出现,心率在 60-100 次 / 分钟。当窦房结 “怠工”,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 < 60 次 / 分)或窦性心动过速(心率 > 100 次 / 分),前者常见于运动员等健康人群,后者可能与运动、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

房颤则是一种混乱的 “方言”,心电图上 P 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 f 波,RR 间期绝对不规则。这种情况会导致心房内血流瘀滞,增加血栓形成风险,需要及时干预。

心肌缺血的 “语法错误” 往往体现在 ST 段和 T 波的改变上。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ST 段可能出现压低或抬高。ST 段压低超过 0.1mV 常见于心绞痛发作,而 ST 段弓背向上抬高则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此时心肌细胞因缺血坏死,必须在黄金时间内进行再灌注治疗。

心室肥大时,心电图会呈现 “字体变大” 的特征。左心室肥大可见 V5、V6 导联 R 波增高,右心室肥大则表现为 V1 导联 R 波增高,这是心脏为应对长期负荷过重而发生的结构性改变,常见于高血压、肺心病等疾病。

读懂报告:不只是 “正常” 与 “异常”
拿到心电图报告时,“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 是最令人安心的结果,意味着心脏电活动基本符合标准。但 “大致正常” 不代表绝对健康,若存在胸闷、胸痛等症状,仍需进一步检查。

当报告出现 “偶发房性早搏”“窦性心律不齐” 等描述时,不必过度恐慌。偶发早搏在健康人群中也较为常见,多与精神紧张、熬夜等因素有关,去除诱因后通常可自行缓解。但频发早搏(每分钟超过 5 次)则需要关注,可能提示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

对于 “心肌缺血可能”“可疑心室肥大” 等模糊结论,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它能连续记录 24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脏电活动,捕捉日常活动中的异常波形,比常规心电图更易发现阵发性心律失常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并非万能的 “翻译器”。某些心脏疾病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波形改变,甚至完全正常,此时需要结合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检查,才能全面了解心脏状况。

写在最后
心电图就像心脏的 “实时朋友圈”,每一次波动都在诉说着它的状态。读懂这份特殊的 “语言记录”,不仅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更能让我们在日常保健中做到心中有数。当你下次再面对那张布满曲线的图纸时,或许能从那些高低起伏的波形中,感受到心脏与你对话的温度,从而更主动地守护这份生命的律动。

(范潇月 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 功能科/心电图室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