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剖宫产麻醉前,产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会跟你确认哪些事?​

2025-05-14 17: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孕妈因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妊娠期并发症等原因,需要通过剖宫产手术迎接宝宝时,麻醉是保障手术安全、减轻疼痛的关键环节。而在麻醉实施前,产科医生与麻醉科医生会围绕孕妈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展开细致沟通,逐一确认关键信息 —— 这些确认不仅是医疗流程的必要步骤,更是为了制定最适合的手术与麻醉方案,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很多孕妈会好奇:术前医生究竟会重点确认哪些事?下面就为你详细梳理。​

一、产科医生:聚焦 “母婴状况” 与 “手术基础”​

产科医生作为剖宫产手术的主导者,在麻醉前的沟通中,会重点确认与孕妈妊娠情况、胎儿状态及手术相关的核心信息,为手术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依据。​

1. 妊娠全程关键信息:摸清 “母婴基本盘”​

首先,医生会详细核对孕妈的妊娠史与产检记录,尤其是以下内容:​

· 孕周与预产期:确认实际孕周(通过末次月经、早期 B 超等综合判断),明确胎儿是否足月 —— 足月胎儿(≥37 周)与早产儿(<37 周)的肺部发育、耐受能力不同,会影响手术时机与术后新生儿护理方案;若为过期妊娠(>42 周),还需确认是否存在胎盘功能下降、羊水减少等问题。​

· 孕期并发症 / 合并症:逐一确认是否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脏病等。例如,若孕妈有妊娠期高血压,医生需了解血压控制情况(是否规律服药、最近一次血压值),因为高血压可能增加麻醉后血压波动的风险;若有妊娠期糖尿病,需确认血糖监测结果(空腹、餐后血糖),避免术中血糖过低或过高影响母婴安全。​

· 既往产科病史:若孕妈此前有过剖宫产、流产、早产等经历,医生会确认上次剖宫产的原因(如瘢痕子宫、胎位不正)、手术方式(如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 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到本次手术切口选择、子宫收缩风险评估。​

2. 胎儿当前状态:确保 “宝宝安全底线”​

胎儿的实时状态是决定手术紧迫性与麻醉风险的重要因素,医生会重点确认:​

· 近期胎儿监测结果:包括胎心监护(NST)是否正常(有无胎心减速、变异情况)、B 超检查结果(胎儿双顶径、腹围等生长指标,羊水深度 / 指数,胎盘位置与成熟度)。若存在胎儿窘迫(如胎心持续减速、羊水浑浊),医生会确认症状出现时间、是否已采取应急措施(如吸氧、改变体位),并据此判断是否需要 “紧急剖宫产”,麻醉方案也会相应调整为更快速的方式(如全身麻醉)。​

· 胎儿特殊情况:若胎儿存在已知的先天畸形(如心脏畸形、神经管缺陷),或为双胎 / 多胎妊娠,医生会确认胎儿的具体情况(如双胎的胎位、是否共用胎盘),以便提前协调新生儿科医生到场,做好术后新生儿抢救与监护准备。​

3. 术前准备与知情同意:明确 “手术细节与风险”​

最后,产科医生会确认孕妈是否完成术前准备,并详细告知手术相关事宜:​

· 术前禁食禁水情况:严格确认孕妈是否从术前 6-8 小时开始禁食、术前 2 小时开始禁水 —— 空腹状态能避免麻醉时胃内容物反流,预防吸入性肺炎(这是剖宫产麻醉的重要安全前提)。若孕妈因紧急情况(如胎儿窘迫)未严格禁食,需如实告知,医生会采取额外防护措施(如放置胃管吸引)。​

· 手术方案与风险告知:明确手术切口位置(如耻骨联合上方横切口)、预计手术时间,同时告知可能的风险(如产后出血、子宫瘢痕愈合不良、感染等),并签署《剖宫产手术知情同意书》。若孕妈有特殊需求(如希望丈夫进手术室陪伴,需确认医院是否允许),也可在此阶段沟通。​

二、麻醉科医生:围绕 “麻醉安全” 做 “全面评估”​

麻醉科医生的核心职责是保障麻醉过程安全,因此沟通会聚焦于孕妈对麻醉的耐受能力、可能的风险点,以及麻醉方案的个性化调整,简单来说就是 “判断你是否适合麻醉、哪种麻醉更安全”。​

1. 全身健康状况:排查 “麻醉禁忌隐患”​

麻醉药物需通过母体代谢,且可能影响循环、呼吸等系统,因此医生会详细确认孕妈的既往病史与身体基础:​

· 呼吸系统疾病:是否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例如,哮喘患者若近期有发作史,麻醉中可能因气道刺激诱发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的孕妈,术后需加强呼吸监测,避免缺氧。​

· 心血管系统疾病:除了妊娠期高血压,还会确认是否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若孕妈有二尖瓣狭窄,麻醉后血管扩张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医生需提前准备升压药物。​

· 神经系统疾病:是否有癫痫、偏头痛、腰椎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外伤史)。例如,若孕妈曾做过腰椎手术,可能影响椎管内麻醉(剖宫产常用麻醉方式)的穿刺操作,医生需提前评估是否需要改为全身麻醉。​

· 过敏史:重点确认是否对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局部麻醉药,或阿片类药物)、抗生素(如青霉素)过敏 —— 麻醉过敏可能引发皮疹、喉头水肿,严重时危及生命,必须提前规避。​

2. 近期身体状态:捕捉 “即时风险信号”​

除了既往病史,医生还会关注孕妈术前的即时身体状况,避免临时突发问题影响麻醉:​

· 生命体征:确认术前体温(是否有发热,排除感染)、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若术前体温≥38.5℃,需排查是否有宫内感染,可能需要先抗感染治疗再手术。​

· 实验室检查结果:核对血常规(血红蛋白是否达标,排除严重贫血 —— 贫血可能增加麻醉后低血压风险)、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若凝血异常,椎管内麻醉可能导致硬膜外血肿)、肝肾功能(麻醉药物多经肝肾代谢,肝肾功能异常需调整药物剂量)。​

· 液体摄入与排尿情况:确认术前是否有呕吐、腹泻导致脱水,或因妊娠期水肿影响循环容量 —— 脱水状态下麻醉易引发低血压,医生可能会在术前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液体。​

3. 麻醉方案沟通:明确 “如何麻醉、有何感受”​

最后,麻醉科医生会根据上述评估结果,与孕妈沟通具体的麻醉方案,并确认知情同意:​

· 麻醉方式选择:剖宫产常用两种麻醉方式 ——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 和全身麻醉。医生会解释两种方式的区别:椎管内麻醉是 “半身麻醉”,孕妈术中清醒,能听到宝宝哭声,但下半身无痛;全身麻醉是 “全麻”,孕妈术中会失去意识,适合紧急情况(如胎儿窘迫)或椎管内麻醉禁忌的孕妈。医生会说明为何选择某一种方式,例如 “因你有腰椎手术史,椎管内穿刺风险较高,建议选择全身麻醉”。​

· 麻醉过程与感受:若选择椎管内麻醉,医生会告知操作步骤(如侧卧位、背部穿刺)、术中可能的感受(穿刺时轻微酸胀,无明显疼痛),以及术后可能的不适(如恶心、头痛,多为暂时现象);若选择全身麻醉,会说明麻醉诱导(通过静脉注射药物入睡)、术中监护(需插入气管导管维持呼吸),以及术后苏醒时间。​

· 麻醉风险告知与知情同意:告知麻醉可能的风险(如椎管内麻醉后头痛、神经损伤,全身麻醉后反流误吸、术后咽痛),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若孕妈有疑虑(如 “半身麻醉会不会影响宝宝”),医生会耐心解释 —— 椎管内麻醉药物极少通过胎盘,对胎儿影响远小于全身麻醉,消除孕妈的担忧。​

三、术前沟通的 “关键提醒”:孕妈该怎么做?​

了解医生会确认的内容后,孕妈在术前沟通中也需主动配合,才能让信息更准确:​

1. “不隐瞒、不遗漏”:无论既往病史是否与妊娠相关(如童年时的哮喘、多年前的手术),都需如实告知 —— 看似无关的病史,可能隐藏麻醉风险(例如,既往有凝血障碍,即使孕期未发作,也可能影响椎管内麻醉)。​

2. “主动问、不焦虑”:若对手术或麻醉有疑问(如 “术后止痛怎么安排”“全麻会不会醒不过来”),可随时提出,医生会用通俗语言解答;避免因 “不好意思问” 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

3. “记清医嘱、严格执行”:牢记术前禁食禁水时间、是否需要停用某些药物(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术前是否停胰岛素),避免因未遵医嘱增加风险。​

剖宫产麻醉前的沟通,本质上是医生与孕妈共同 “为母婴安全筑防线” 的过程。每一次确认、每一个问题,都是为了让手术与麻醉更精准、更安全。当你清晰了解这些沟通内容,提前准备好相关信息,就能在术前更从容 —— 相信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你一定能顺利迎接宝宝的到来,开启幸福的亲子时光。​

(王娜 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麻醉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