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期间,很多患者会感觉身体越来越 “弱”—— 容易感冒、稍微累点就浑身乏力、伤口愈合变慢,这些都是免疫力下降的信号。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在对抗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 “误伤” 体内负责免疫防御的细胞,让身体的 “防护盾” 变得脆弱。但免疫力并非只能 “被动下降”,通过科学调整饮食、作息、运动和情绪,就能帮助身体 “稳住” 免疫力,为治疗保驾护航。
一、肿瘤治疗期免疫力下降:不是 “必然”,可以 “干预”
肿瘤治疗之所以会影响免疫力,核心是治疗手段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尤其是负责吞噬病原体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放疗可能损伤局部免疫组织,影响免疫细胞的生成和功能。
免疫力下降不代表 “无计可施”。身体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只要给予足够的 “支持”,就能帮助免疫细胞尽快恢复活力。比如通过合理饮食补充营养,为免疫细胞的生成提供 “原料”;通过规律作息减少身体消耗,让免疫系统有时间 “休养生息”。这些调整虽然不能立刻让免疫力 “满血复活”,但能有效减缓下降速度,降低感染等风险。
二、饮食调状态:给免疫力 “喂饱营养”
免疫细胞的生成和功能维持,离不开充足的营养。肿瘤治疗期的饮食,关键是 “精准补充”,让每一口食物都能为免疫力 “助力”。
(一)优质蛋白:免疫细胞的 “建筑材料”
白细胞、抗体等免疫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缺乏蛋白质会直接导致免疫细胞生成不足。治疗期应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比如鸡蛋、牛奶、瘦肉(鸡胸肉、鱼肉)、豆制品(豆腐、豆浆)等。
l 食用建议: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可根据体重调整(一般每公斤体重 1.2-1.5 克),比如体重 50 公斤的患者,每天需摄入 60-75 克蛋白质。烹饪时尽量选择蒸、煮、炖等清淡方式,避免油炸、烧烤,减轻消化负担。
(二)维生素和矿物质:免疫力的 “催化剂”
维生素 C、维生素 D、锌、硒等营养素,能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功能。新鲜蔬菜(西兰花、菠菜、番茄)、水果(橙子、猕猴桃、草莓)富含维生素 C;蛋黄、深海鱼、晒太阳(每天 15-20 分钟,避免暴晒)能帮助补充维生素 D;瘦肉、坚果、贝类则是锌和硒的优质来源。
l 食用建议:每天保证摄入 300-500 克蔬菜、200-350 克水果,种类尽量丰富,颜色多样(如绿色蔬菜、红色番茄、紫色葡萄),以获取更全面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膳食纤维:肠道健康的 “守护者”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肠道菌群平衡能帮助调节免疫功能。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菌群稳定,常见于全谷物(燕麦、糙米)、杂豆、菌菇(香菇、金针菇)、藻类(海带、紫菜)等食物中。
l 食用建议:每天摄入 25-30 克膳食纤维,可将部分精米白面换成全谷物,比如早餐吃燕麦粥,午餐用糙米代替白米饭。若消化功能较弱,可将粗粮煮软或打成糊状,避免引起腹胀。
(四)避开 “伤免疫” 的饮食雷区
治疗期应避免高糖、高油、高盐食物,比如糖果、油炸食品、腌制食品。高糖会抑制免疫细胞活性,高油高盐会加重身体代谢负担,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同时,避免食用生冷、未煮熟的食物(如生鱼片、溏心蛋),防止细菌感染。
三、作息调状态:让免疫力 “好好休息”
肿瘤治疗期间,身体处于 “高消耗” 状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能让免疫系统有足够的时间修复和恢复,就像给 “疲惫的战士” 提供休息的营地。
(一)保证 7-8 小时优质睡眠
睡眠时,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等物质,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和修复。治疗期若出现失眠(如化疗后入睡困难、夜间易醒),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改善: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18-22℃);睡前 1 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可听轻柔音乐、泡脚(水温 40℃左右,15-20 分钟)帮助放松。
(二)规律作息,避免 “黑白颠倒”
尽量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即使夜间睡眠不足,也不要在白天长时间补觉(可小睡 20-30 分钟),以免打乱生物钟。规律的作息能让身体形成稳定的代谢节奏,减少对免疫系统的额外消耗。
(三)累了就歇,不硬扛
治疗期若感觉乏力,不要勉强进行体力活动,可随时休息,比如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10-15 分钟,或躺在床上放松。过度劳累会进一步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量力而行” 的休息反而能帮助身体更快恢复。
四、运动调状态:给免疫力 “适度激活”
很多人认为肿瘤治疗期应 “卧床静养”,其实适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帮助身体 “唤醒” 免疫力。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 “过度运动”。
(一)早期:以 “轻柔活动” 为主
治疗初期(如化疗后白细胞较低时),若身体乏力明显,可选择床上活动或缓慢散步:在床上做简单的肢体伸展(抬手、抬腿),每次 5-10 分钟;身体允许时,在室内或室外缓慢散步,每次 10-15 分钟,每天 1-2 次。
(二)恢复期: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随着身体状态改善,可尝试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温和流派)等低强度运动,这些运动能调节呼吸,增强身体柔韧性和耐力,每次运动 20-30 分钟,每周 3-4 次。若喜欢散步,可逐渐增加速度和时间,但以运动后不感到明显疲劳为宜。
(三)避开运动 “禁忌时刻”
白细胞计数过低(如低于 3×10⁹/L)、发热、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时,应暂停运动,待身体指标恢复正常后再开始。运动时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和防滑鞋,避免在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环境中运动,防止感染。
五、情绪调状态:给免疫力 “减压”
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紧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细胞活性下降。肿瘤治疗期保持积极情绪,能为免疫力 “减压”,帮助身体更好地对抗疾病。
(一)找到 “情绪出口”
若感到压力大,可通过倾诉、写日记、听音乐、画画等方式释放情绪。比如和家人、朋友聊聊感受,或把担心和焦虑写在纸上,能有效缓解心理负担。也可加入肿瘤患者互助小组,和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获得情感支持。
(二)关注 “小美好”,转移注意力
不要过度关注病情,可多留意生活中的 “小快乐”,比如看一部喜欢的电影、吃一顿可口的饭菜、晒晒太阳、闻闻花香。这些小事能让人心情放松,减少负面情绪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三)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若情绪问题持续无法缓解(如长期失眠、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调节情绪的药物,能帮助改善心理状态,为免疫力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肿瘤治疗期免疫力下降是常见问题,但并非 “无法应对”。通过饮食补充营养、作息保证休息、适度运动激活免疫、情绪调节减压,就能帮助身体 “稳住” 免疫力,减少感染等风险。这些调整不需要 “高强度”“高难度”,只需融入日常,长期坚持,就能看到效果。记住,身体的恢复需要时间,每一点小小的努力,都在为免疫力 “加分”,为治疗成功 “添砖加瓦”。
(孟瑾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内科二(3) 主管护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