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助产士推荐的产房“呼吸魔法”,分娩呼吸法来啦

2025-09-02 20:1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分娩是一个既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生命旅程,对于许多准妈妈而言,从宫缩开始到胎儿娩出的整个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呼吸技巧就像握住一把缓解疼痛的"金钥匙"。助产士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通过系统性的呼吸训练,孕妇不仅能有效降低分娩时的疼痛感,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从而更好地配合产程进展。这些被称为"呼吸魔法"的专业技巧,经过无数产妇的实践验证,已成为自然分娩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以下是助产士团队根据产程不同阶段特点,精心整理的七种产房实用呼吸法:

1. 深呼吸:在分娩初期(宫颈扩张3-5厘米),当宫缩间隔约5-10分钟、持续30-45秒时,深呼吸是最基础也最易掌握的呼吸方式。具体做法是孕妇取舒适侧卧位或半坐卧位,将双手轻放于下腹部,用鼻子深吸一口气,感受氧气从鼻腔进入,经过喉咙、气管,最终使腹部像气球一样自然膨胀,保持2-3秒后,再用嘴巴缓慢呼出气体,呼气时间应比吸气时间长1-2秒。如此重复5-8次为一组,每组结束后可正常呼吸2-3次,这种腹式呼吸能有效激活副交感神经,帮助孕妇放松紧绷的盆底肌肉,减少因紧张导致的宫缩痛感叠加。

2. 胸式呼吸:随着产程推进,当宫缩强度逐渐增加(宫颈扩张5-7厘米),间隔缩短至3-5分钟、持续45-60秒时,孕妇可过渡到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通过胸腔的横向扩张来完成:双手自然放置于胸部两侧,肩膀保持放松,用鼻子快速吸入少量空气使胸廓微微隆起,随后用嘴巴轻轻呼出,呼吸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2-16次,如同平静状态下的呼吸节奏。在宫缩高峰期可略微加快呼吸速度,但避免过度换气,这种呼吸法能帮助孕妇将注意力集中在胸部的起伏运动上,分散对下腹部疼痛的感知,同时为子宫和胎儿提供持续的氧气供应。

3. 潮汐呼吸:当宫缩呈现波浪式起伏(宫颈扩张7-8厘米),即宫缩强度有明显的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时,潮汐呼吸能帮助孕妇精准匹配宫缩节奏。具体实施时,宫缩开始时先进行3次缓慢的深呼吸(如同海浪初起),随着宫缩强度增强逐渐加快呼吸频率,在宫缩高峰期达到最快(每分钟20-25次),此时呼吸深度变浅,如同海边浪花快速拍打沙滩;当宫缩开始减弱时,再逐渐减慢呼吸速度,最后以2次深呼吸结束(如同海浪退去)。这种"慢-快-慢"的呼吸模式能让孕妇在宫缩的浪潮中找到身体的平衡点,通过主动调节呼吸节奏来掌控疼痛感知。

4. 吹气呼吸:当宫口近开全(宫颈扩张8-10厘米)或进入第二产程初期,宫缩间隔仅2-3分钟、持续60-90秒且痛感最为强烈时,吹气呼吸能有效防止孕妇过早用力。做法是宫缩来临时,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像吹灭生日蜡烛一样,用嘴巴快速吹出短而有力的气流,每次吹气持续1-2秒,连续吹气4-5次后短暂停顿,再重复上述动作。这种呼吸方式能通过增加胸腔压力来抑制盆底肌的反射性收缩,避免胎头下降过程中宫颈裂伤风险,同时让孕妇在剧烈疼痛中通过"可控的呼气"获得心理安全感。

5. 哈气呼吸:在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当胎头即将通过阴道口(着冠阶段)时,哈气呼吸是保护会阴的关键技巧。孕妇需在助产士指导下,张口发出"哈-哈-哈"的短促呼气声,每次呼气时嘴巴呈半开状态,舌尖轻抵下齿龈,气流从喉咙快速溢出,呼吸频率保持在每分钟25-30次。这种呼吸方式能使盆底肌肉缓慢放松,避免因强力屏气导致会阴组织过度拉伸,同时让助产士有充足时间进行会阴保护和产道准备,临床数据显示正确使用哈气呼吸可使会阴切开率降低30%以上。

6. 有节奏的呼吸:这是一种需要与宫缩波形精准同步的进阶呼吸法,适合有过呼吸训练基础的孕妇。具体操作分为四个阶段:宫缩开始时(上升期),深吸一口气持续3秒;宫缩增强期(持续10-15秒),保持吸气状态2秒后开始匀速呼气,呼气时长与宫缩增强程度成正比;宫缩高峰期(持续20-30秒),转为浅快呼吸,吸气呼气比例为1:2;宫缩减弱期(下降期),再次转为深呼气,时长逐渐延长至5秒。整个过程如同演奏一首有起伏的乐曲,孕妇可配合默念数字(如吸气"1-2-3",呼气"1-2-3-4-5")来保持节奏,这种呼吸能最大限度减少能量消耗,为胎儿娩出储备体力。

7. 意象呼吸:这是一种结合了生理调节与心理暗示的综合性技巧,尤其适合对疼痛敏感的孕妇。练习时孕妇可闭眼或凝视产房内某一固定点,在进行深呼吸的同时,在脑海中构建一个高度细节化的平静场景——比如想象自己躺在阳光温暖的海滩上,感受细腻的沙子从指缝流过,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岸边(与呼吸频率同步),海鸥在远处鸣叫,微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拂过脸颊。也可想象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漫步,吸入的是清新的松木香气,呼出的是身体内的紧张情绪。研究表明,这种"呼吸+意象"的双重调节能激活大脑前额叶皮层,有效阻断疼痛信号向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使主观疼痛感降低40%-50%。

在分娩过程中,孕妇应根据产程进展和自身感受,在助产士的专业指导下灵活切换呼吸方式——通常潜伏期(宫口<3cm)适合深呼吸,活跃期(宫口3-10cm)交替使用胸式呼吸与潮汐呼吸,娩出期则以吹气呼吸和哈气呼吸为主。建议孕妇从孕28周开始,每天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的呼吸训练,初期可配合舒缓音乐或呼吸引导音频,逐渐形成肌肉记忆。值得注意的是,孕妇的伴侣或家属也应参与练习,在分娩时通过"一对一"的呼吸示范、额头轻抚、低声鼓励等方式,帮助产妇保持呼吸节奏,研究显示有家属同步参与呼吸支持的产妇,其产程平均缩短1.5小时,产后抑郁发生率降低25%。

总结,分娩是女性身体与生俱来的本能过程,呼吸技巧如同给这一自然过程配备的"导航系统",能帮助孕妇在产程中保持方向感和控制力。除了呼吸训练外,保持积极的心态(如通过产前冥想建立分娩信心)、信任自己身体的适应能力(孕期合理运动增强产力)、与医疗团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前沟通分娩计划),以及在宫缩间歇期充分休息(补充能量饮料和水分),共同构成了顺利分娩的"支撑体系"。每个产妇都是独一无二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才能在这场生命庆典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力量与喜悦。

(白佩佩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产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