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肺癌:潜伏在身体里的“沉默杀手”

2025-03-15 14: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肺癌,这个被医学界称为潜伏在身体里的“沉默杀手”,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无情夺走超过200万人的生命,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作为一种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它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约占15%)和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5%)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可细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亚型。肺癌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其发病原因与长期吸烟、二手烟暴露、职业环境中石棉、氡气、砷等致癌物质接触、空气污染(尤其是PM2.5和工业废气)、家族遗传易感性以及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吸烟被公认为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全球约85%的肺癌病例与吸烟直接相关。烟草烟雾中含有超过70种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一级致癌物的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苯并芘等,这些物质会持续损伤肺部细胞DNA,引发基因突变并逐渐积累恶性病变。研究数据显示,长期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10-30倍,且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风险越高。值得警惕的是,二手烟暴露同样具有严重危害,不吸烟者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中,肺癌发病风险会增加20%-30%。此外,某些职业人群因长期接触石棉、铀、镭等放射性物质或芥子气、氯乙烯等化学物质,肺癌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工业污染、汽车尾气、室内装修甲醛超标等环境因素,也会通过长期刺激呼吸道黏膜,成为诱发肺癌的潜在推手。

肺癌早期之所以被称为“沉默杀手”,正是因为其症状往往隐匿且缺乏特异性,约6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疾病初期可能仅表现为持续性干咳(尤其以刺激性干咳为主,止咳药物效果不佳)、咳痰时偶见血丝或痰中带血、不明原因的胸部隐痛或钝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声音嘶哑、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6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5%)、持续性疲劳乏力、低热等非典型症状。这些表现极易与普通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混淆,导致患者延误就医。当肿瘤发展到中晚期时,可能出现胸腔积液导致的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颈部和上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严重症状,此时治疗难度和预后风险将大幅增加,因此肺癌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肺癌的临床诊断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低剂量螺旋CT(目前最推荐的早期筛查手段,可发现直径5毫米以下的微小病灶)、胸部X光片(用于初步排查)、PET-CT(评估肿瘤代谢活性及全身转移情况)等;病理学检查则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通过支气管镜检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活检等方法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分型和基因检测。一旦确诊,医生会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小细胞或非小细胞)、临床分期(Ⅰ-Ⅳ期)、患者年龄、身体机能状态及基因检测结果(如EGFR、ALK、ROS1等基因突变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如肺叶切除术、楔形切除术)、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化学治疗(通过细胞毒性药物杀灭癌细胞,可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姑息治疗)、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精准治疗,如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等)以及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如PD-1/PD-L1抑制剂),近年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肺癌治疗效果。

预防肺癌的发生远比治疗更为重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患病风险。首要措施是坚决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吸烟者戒烟时间越早,肺部损伤修复的可能性越大,戒烟10年后肺癌风险可降低50%以上;对于不吸烟者,应主动避免在公共场所、家庭等环境中接触二手烟。其次,职业防护至关重要,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的工作者需严格佩戴防护用具,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企业应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致癌物质浓度。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室内外空气质量,雾霾天气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佩戴防PM2.5口罩,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长期接触厨房油烟(建议安装高效抽油烟机并保持通风)。此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也不可或缺,如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及膳食纤维的新鲜蔬果)、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对于肺癌高风险人群,包括年龄50-74岁、吸烟史≥20包/年(每天吸烟包数×吸烟年数)、戒烟时间<15年者,或有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肺癌家族史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总结:尽管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的疾病,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防治已取得显著进展。通过广泛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加强职业健康防护、推广早期筛查技术、优化综合治疗方案等措施,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例如,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降低20%,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过去的不足5%提升至30%以上。提高公众对肺癌危险因素的认知,培养健康生活习惯,主动参与防癌筛查,是战胜这个“沉默杀手”的关键。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关注肺部健康,远离烟草危害,积极防范环境风险,为构建全民防癌抗癌体系贡献力量,让更多人免受肺癌的威胁。

(魏娜 南阳张仲景医院 肿瘤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