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肺癌:那些被忽视的早期信号,你知道吗?

2025-08-06 18: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达220万,死亡病例约180万,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8.7%。由于早期症状隐匿且缺乏特异性,约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ⅢB期或Ⅳ期),5年生存率不足10%;而早期肺癌(Ⅰ期)患者通过手术等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提升至80%-90%。因此,了解和识别肺癌的早期信号,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以下是临床中最易被忽视的10类肺癌早期预警信号科普解析。

1. 持续性咳嗽:咳嗽是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约50%-70%的患者以此为首发表现。这种咳嗽通常表现为刺激性干咳,类似"金属音"或"犬吠样"咳嗽,尤其在晨起或夜间加重,且常规止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如果咳嗽持续超过两周,特别是长期吸烟者、有家族肺癌病史者或职业暴露人群(如长期接触石棉、氡气、粉尘者),即使没有感冒或流感症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当咳嗽伴有痰中带血(痰中出现鲜红色血丝或暗红色血块)、咯血(整口鲜血)或咳脓痰时,需立即就医进行胸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这可能提示肿瘤侵犯支气管黏膜血管。

2. 声音嘶哑:约2%-18%的肺癌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症状,这是由于肿瘤直接压迫或转移至纵隔淋巴结,导致喉返神经受压或侵犯所致(左侧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右侧绕锁骨下动脉,均易受肺癌侵犯)。与普通感冒引起的声音嘶哑不同,肺癌相关嘶哑通常为持续性加重,无明显咽喉疼痛或发热,且发声时音调变低、声音粗糙,休息或使用润喉药物后无改善。若嘶哑持续超过两周,需进行喉镜检查明确声带运动情况,并结合胸部增强CT排查纵隔病变。

3. 呼吸困难:肺癌引起的呼吸困难多表现为渐进性加重的活动后气促,早期可能仅在爬楼梯、快走等体力活动时出现,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状态下的胸闷、喘息。这主要与肿瘤阻塞支气管导致气道狭窄、肺组织受压引起肺不张,或胸膜转移产生胸腔积液有关。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频率加快(静息状态>2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下降(<95%),或伴有单侧胸痛、咳泡沫痰时,需警惕中央型肺癌或胸膜转移的可能,建议紧急行胸部X线或超声检查。

4. 胸痛或胸部不适:肺癌所致胸痛多为不规则隐痛或钝痛,定位不明确,可累及前胸、侧胸或背部,常与呼吸、咳嗽或体位变化相关。当肿瘤侵犯胸膜、胸壁或肋骨时,疼痛可加剧为持续性锐痛,夜间或平卧时加重,坐起或前倾位可稍有缓解。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牵涉痛",表现为肩部、腋下或上腹部疼痛,易被误诊为肩周炎或胃病。若胸痛持续超过一周,或伴有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需进行胸部CT检查排查肺内占位性病变。

5. 反复发作的肺炎或支气管炎:肿瘤阻塞支气管可导致远端肺组织引流不畅,引发反复感染,表现为同一部位(如右肺中叶、左肺舌叶)的肺炎或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患者常出现发热(体温38℃-39℃)、咳嗽、咳黄脓痰等症状,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停药后短期内再次复发,且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持续存在或进展。这种"同一部位反复感染"现象是中央型肺癌的典型特征之一,需及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气道情况。

6. 持续性疲劳:肺癌患者的疲劳感具有"病理性"特点,表现为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活动耐力显著下降,即使充分休息也无法恢复,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这种症状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贫血(肿瘤出血或骨髓转移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营养不良(肿瘤代谢产物抑制食欲)及细胞因子释放(如TNF-α、IL-6等炎症因子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不明原因疲劳,且伴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表现,需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

7. 体重下降:在无刻意节食、运动或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情况下,短期内(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5%,是肺癌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这主要由于肿瘤细胞快速增殖消耗大量能量,同时肿瘤释放的代谢产物抑制食欲中枢,导致患者进食量减少、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临床中约30%-6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前存在体重下降,部分晚期患者甚至出现恶病质(体重下降超过10%,伴有严重营养不良和肌肉萎缩)。

8. 面部或颈部肿胀:当肺癌(尤其是右上肺肿瘤)侵犯或压迫上腔静脉时,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表现为面部、颈部、上肢及胸前区淤血肿胀,皮肤呈紫红色,伴有颈静脉怒张、头痛、头晕等症状,平卧时加重,坐位或站立时稍有缓解。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视物模糊、意识障碍,这是肿瘤科急症之一,需立即进行胸部CT血管成像明确梗阻部位,并采取放疗、化疗或支架植入等紧急处理措施,避免发生致命性脑水肿。

9. 类感冒症状:少数肺癌患者(尤小细胞肺癌)可出现“副癌综合征”,表现为类似感冒的非特异性症状,如鼻塞、流涕、咽喉异物感、慢性咽喉炎等,无明显发热(体温<37.3℃),且症状持续超3周无改善。这与肿瘤分泌的异位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刺激呼吸道黏膜有关。若伴有皮肤潮红、腹泻、心动过速等症状,需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全身PET - CT检查,排查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

10. 指甲变化:肺癌患者可能有特征性指甲改变,最典型的是“杵状指(趾)”,即指甲末端软组织增生肥厚,指甲床与甲根部角度增大(正常<160°,杵状指>180°),指甲表面弧形隆起,按压弹性降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匙状甲”或指甲颜色变深,这与肺癌导致的慢性低氧血症、肢端慢性缺氧或肿瘤相关代谢异常有关。杵状指在肺癌患者中发生率约2% - 10%,多见于鳞癌和腺癌患者,常与骨关节疼痛、肥大性骨关节病合并存在。 

总结:需强调,上述症状并非肺癌特有,也可见于肺炎、肺结核等良性疾病。但当这些症状持续超两周、进行性加重或多个症状同时出现时,要高度警惕肺癌可能。建议高危人群(年龄>40岁,吸烟≥20包/年,有肺癌家族史等)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其对早期肺癌检出率是胸部X线的10倍以上,可降低肺癌死亡率20%。同时,坚持戒烟(戒烟5年可降低肺癌风险50%,15年以上接近非吸烟者)、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暴露、积极治疗肺部慢性疾病,是预防肺癌的有效措施。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做胸部影像学等检查,为早期诊治争取时间。 

(魏娜 南阳张仲景医院 肿瘤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