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机械通气≠躺平!翻身拍背竟能救一命?

2025-09-02 19: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机械通气绝非意味着患者可以“躺平”,而翻身拍背这一简单却关键的护理动作,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以下从多个角度解析其重要性与科学依据:

一、机械通气的本质与目标

机械通气是通过人工装置辅助或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核心目标是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改善氧合状态、纠正呼吸衰竭,同时减轻呼吸肌的负担,为治疗原发疾病争取时间。它并非让患者完全被动接受治疗,而是需要结合主动的护理干预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若将机械通气误解为“一劳永逸”的躺平状态,忽视体位管理和呼吸道清理,反而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二、“躺平”的危害:并发症风险骤增

长期卧床不动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重力作用,肺部底部容易积聚分泌物,形成痰栓堵塞气道;血液淤积在身体低垂部位,增加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同时,肺泡因缺乏扩张而逐渐萎陷,进一步降低通气效率,甚至威胁生命。

三、翻身拍背的核心作用

促进排痰与保持气道通畅: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如侧卧、俯卧交替),利用重力帮助分泌物从细小支气管移向主气道,配合拍背产生的震动,可松动附着于气管壁的痰液,使其更易被吸出,能显著减少肺不张和感染的发生,预防坠积性肺炎;

改善血液循环与组织灌注:体位变动能缓解局部皮肤持续受压的问题,降低压疮风险;还能促进全身血流重新分布,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刺激咳嗽反射与自主呼吸恢复:适当的物理刺激可激活患者的防御机制,增强咳嗽力度,有助于降低呼吸道异物误吸风险。

四、护理操作的标准化流程

1.叩背的流程

评估准备:全面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相关禁忌症,准备好必要的物品,如软枕、毛巾等,以保护患者皮肤不受损伤。

体位调整:协助患者缓慢转向一侧,下方可放置软枕支撑,以保证舒适度和稳定性。这一步骤应轻柔且迅速完成,避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或病情波动。

手法实施:操作者站在患者背后,五指并拢呈空心掌状(即手指弯曲,仅用掌根部接触皮肤),利用手腕的力量有节奏地从下往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背部。注意力度要适中,每次叩击持续数秒后稍作停顿,再继续下一轮,覆盖整个背部区域。

观察反应:在叩背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鼓励患者深呼吸或尝试咳嗽,促进痰液排出。

清理呼吸道:协助患者清除口腔及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无阻。

记录反馈:详细记录操作时间、患者反应以及排出物的性质和量等信息。

2.翻身叩背的注意事项

个体化原则: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耐受性和特殊需求适当调整,避免盲目照搬标准流程。

动作轻柔:无论是翻身还是叩背都应尽量温柔,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和不适感。特别是对于骨折愈合期或有创口的部位更要格外小心。

保暖防寒:操作前后要注意给患者加盖被子或穿上衣物,防止受凉感冒。

监测生命体征:全程密切监控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3.禁忌症

并非所有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都适合进行翻身叩背。以下情况需谨慎或禁止实施:严重的脊柱损伤、肋骨骨折未愈、大面积皮肤破损或压疮、近期胸部手术史、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情况均不宜进行操作。在这些特殊情况下,应由主管医生决定是否采用替代疗法或其他辅助措施来维护呼吸道健康。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绝不是让患者“躺平”,而是一种需要积极配合和精细护理的治疗手段。翻身拍背作为基础护理措施,通过促进排痰、改善循环和刺激生理反射,在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赵敬 河南省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