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的 “过滤器”,负责清除代谢废物,同时保留有用的营养物质。对肾功能不佳的人群(肾友)而言,蛋白质的摄入是个需要精细把控的问题。蛋白质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需营养素,但摄入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摄入不足又会导致营养不良。看似简单的 “多吃一口” 或 “少吃一口”,背后藏着对肾脏功能的直接影响,掌握科学的蛋白质补充方法,对保护肾功能、维持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一、蛋白质与肾脏:特殊的 “合作关系”
蛋白质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含氮废物(如尿素、肌酐),这些废物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健康的肾脏能高效处理这些代谢产物,即使蛋白质摄入稍多,也能及时排出废物,不会对肾脏造成明显负担。
但当肾功能受损时,肾脏的排泄能力下降,若蛋白质摄入过多,含氮废物会在体内蓄积,导致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加重肾功能恶化;同时,过多的蛋白质还会增加肾小球内的压力,加速肾小球硬化,进一步损伤肾功能。
反之,若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贫血等问题,身体抵抗力减弱,反而不利于肾脏的修复和病情稳定。因此,肾友的蛋白质摄入需要 “精准调控”,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平衡点。
二、不同肾功能状态,蛋白质需求 “不一样”
蛋白质的适宜摄入量并非固定数值,而是根据肾功能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这也是肾友补蛋白最关键的原则。
l 肾功能代偿期(血肌酐正常,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此时肾脏仍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蛋白质摄入可略低于健康人,一般建议每天每公斤体重 0.8-1.0 克。这个阶段的重点是避免过量摄入,减少肾脏负担。
l 肾功能不全期(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中度下降):肾脏排泄能力明显下降,需要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通常建议每天每公斤体重 0.6-0.8 克。同时要保证优质蛋白占比达 50% 以上,在减少总量的同时,确保必需氨基酸的供应。
l 尿毒症期(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需透析治疗):透析过程中会丢失部分蛋白质,因此蛋白质摄入量需适当增加,一般建议每天每公斤体重 1.0-1.2 克,以弥补透析丢失的营养,防止营养不良。
这种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的方式,既能满足身体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减轻肾脏负担,是肾友饮食管理的核心策略。
三、优质蛋白是 “首选”,种类选择有讲究
蛋白质分为 “优质蛋白” 和 “非优质蛋白”,对肾友而言,选择优质蛋白能在减少总摄入量的同时,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减少代谢废物产生。
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动物蛋白和部分植物蛋白,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接近,容易被吸收利用,产生的代谢废物较少。常见的优质蛋白包括鸡蛋、牛奶、瘦肉(猪瘦肉、牛肉、羊肉)、鱼虾等。比如鸡蛋中的蛋白质生物利用率高,且容易消化;牛奶富含优质蛋白和钙,适合肾友补充营养。
非优质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豆类、豆制品、粗粮等,其氨基酸组成不够均衡,利用率较低,代谢后产生的含氮废物较多。肾功能不佳时,过多摄入这类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因此需要控制摄入量,尤其是在肾功能不全期,应减少豆类及豆制品的摄入。
在选择优质蛋白时,还需注意加工方式。尽量选择清蒸、水煮等清淡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腌制,减少盐、油脂和添加剂的摄入,以免同时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
四、“量” 的把控有技巧,计算方法要掌握
准确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是肾友饮食管理的难点,需要结合体重、肾功能状态进行计算,同时合理分配到三餐中。
l 计算每日蛋白质总量:根据自身公斤体重和对应的摄入量标准计算。例如,一位体重 60 公斤的肾友,处于肾功能不全期(每天每公斤体重 0.6 克),则每日蛋白质总量为 60×0.6=36 克。
l 分配三餐比例:早餐可安排 1/4 的量,如 1 个鸡蛋 + 1 杯牛奶(约含 10 克蛋白质);午餐和晚餐各安排 3/8 的量,如午餐 50 克瘦肉(约含 10 克蛋白质)+100 克米饭,晚餐鱼虾 50 克(约含 10 克蛋白质)+ 适量蔬菜。
l 借助食物成分表估算:常见食物的蛋白质含量大致为 —— 鸡蛋(1 个约含 6-7 克)、牛奶(100 毫升约含 3 克)、瘦肉(100 克约含 20 克)、鱼虾(100 克约含 18-20 克)。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大致估算每餐摄入的蛋白质总量,避免超标或不足。
此外,还需注意避免 “隐形蛋白质” 的摄入。比如某些加工食品(如香肠、罐头)中添加了蛋白质成分,酱料、汤料中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计算总量时需要将这些纳入考量。
五、这些误区会伤肾,补蛋白时要避开
肾友在补充蛋白质的过程中,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不仅达不到营养补充的目的,还可能加重肾脏损伤。
误区一:“完全素食,认为植物蛋白更安全”。完全素食会导致优质蛋白摄入不足,同时植物蛋白中的非必需氨基酸比例较高,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更多,反而加重肾脏负担,长期还会导致营养不良。
误区二:“只吃蛋白,不吃蛋黄”。有人认为蛋黄含胆固醇高,对肾友不利,其实鸡蛋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卵磷脂、维生素),适量食用(每天 1 个完整鸡蛋)对多数肾友是安全的,不必刻意丢弃蛋黄。
误区三:“透析后大量补蛋白”。透析后虽然需要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但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摄入会导致代谢废物生成增加,加重透析负担,同时可能引起高磷血症等并发症。
误区四:“用蛋白粉快速补充”。蛋白粉的蛋白质含量高,且多为植物蛋白,过量食用会导致蛋白质摄入超标,增加肾脏负担。肾友如需补充蛋白粉,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进行。
六、配合低蛋白饮食,其他营养素不能少
控制蛋白质摄入的同时,肾友还需保证其他营养素的均衡摄入,维持身体整体健康,为肾脏修复提供良好的内环境。
l 充足的热量是基础:每天摄入足够的热量(一般建议每天每公斤体重 30-35 千卡),能减少身体对蛋白质的分解利用,避免肌肉消耗。热量主要来源于主食(如米饭、面条、馒头)和适量的脂肪(如植物油、坚果),但需注意控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l 控制盐的摄入: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肾脏负担,肾友每天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5 克以内,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
l 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代谢和免疫力。但需注意,肾功能不全时,某些含钾、磷较高的水果(如香蕉、橙子、猕猴桃)需要适量控制,避免引起高钾血症或高磷血症。
l 水分摄入要合理:根据尿量和肾功能状态调整饮水量,一般来说,若尿量正常,每天饮水量可控制在 1500-2000 毫升;若尿量减少或出现水肿,需减少饮水量,避免加重水肿和心脏负担。
七、总结:精准补蛋白,为肾脏 “减负加分”
对肾友而言,蛋白质的补充不是 “越多越好”,也不是 “越少越安全”,而是需要根据肾功能状态,精准控制摄入量,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同时保证其他营养素的均衡。多吃一口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少吃一口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把握好这个 “度”,才能在满足身体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
建议肾友定期咨询肾内科医生或营养师,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饮食方案,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共同维护肾脏健康。记住,科学的蛋白质补充方式,是肾友保护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高铭霜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肾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