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冰箱不是“万能药箱”!药物保存那些事儿

2024-10-17 09:0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夏季高温潮湿,许多家庭习惯将药品一股脑塞进冰箱,认为低温能延长保质期。然而,这种做法可能适得其反——胰岛素冷冻后失效、糖浆冷藏结晶、乳膏分层……药物保存远比想象中复杂。

一、温度管理

药物储存温度分四档:常温(10-30℃)、阴凉处(≤20℃)、冷藏(2-8℃)、冷冻(≤0℃)。冰箱仅适用于特定药品,盲目冷藏可能引发风险:

1.需要冷藏的药品

生物制剂:未开封的胰岛素、疫苗、干扰素、生长激素等,蛋白质结构遇高温易降解,需全程冷链保存。

活菌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散等,低温维持菌群活性,室温下易失活。

特殊剂型:栓剂(如退热栓)高温软化变形,混悬剂(如部分抗生素)未冲泡前需冷藏防变质。

2.不能冷藏的药品

糖浆/口服液:止咳糖浆、布洛芬混悬液等含糖液体,低温导致糖分析出结晶,改变药物浓度。

乳膏/凝胶:红霉素软膏、皮炎平乳膏等基质遇冷分层,影响均匀性和药效。

散剂/中药饮片:蒙脱石散、中药颗粒剂等吸潮后结块,滋生霉菌。

3.开封后温度调整

胰岛素:未开封冷藏保存,开封后室温(≤30℃)存放,4周内用完。

滴眼液:未开封冷藏,开封后室温保存,使用期限不超过4周。

硝酸甘油:避光保存于棕色瓶,夏季可冷藏防分解,但不可贴身携带。

二、湿度控制,密封是关键

湿度过高易导致药品潮解、霉变,湿度过低则引发风化。

原包装保留:铝箔板、防潮袋能有效隔绝水汽,拆封后尽快用完。

分类存放:厨房、浴室湿度大,药品应置于卧室抽屉或客厅柜子,南方梅雨季可搭配干燥剂。

剂型差异管理:

片剂/胶囊:阿司匹林、维生素C等遇湿易裂片、黏连,需密封保存。

颗粒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开封后1个月内用完,吸潮结块后禁用。

中药饮片:密封罐保存,人参、虫草等贵细药材可冷藏防虫蛀。

三、避光保存,深色容器是首选

光照会催化药物氧化、分解,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性。避光规则:

优先选深色包装:维生素C、硝酸甘油、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需用棕色瓶或铝箔板包装,避免改用透明容器。

存放位置:远离阳台、窗台,可置于抽屉或带遮光功能的药箱。

特殊剂型:气雾剂(如沙丁胺醇吸入剂)避免阳光直射,否则药物分布不均影响疗效。

四、安全存放

儿童防护:药品置于带锁抽屉或高处,急救药(如速效救心丸)单独存放并标注醒目标识。

定期清理:每3个月检查一次,过期药品需通过药店回收点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开封后效期管理:

液体制剂:糖浆夏季1个月、冬季3个月内用完,混悬液室温保存2个月。

软膏剂:开封后室温保存3个月,出现颗粒、溶化或腐败臭味时丢弃。

掰服药片:剩余药片24小时内用完,稳定性大幅降低。

五、误区澄清:这些常见做法可能让药品“早衰”

误区1:所有药品都需冷藏

事实:仅20%药品需冷藏,多数常温保存即可。

误区2:药品有效期=使用期限

事实:开封后效期缩短,如滴眼液开封后4周失效。

药品储存需遵循“温度、湿度、避光、安全”四大原则,核心依据是药品说明书。正确存药,才能让每一粒药都发挥最大疗效。

(房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