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术后康复中浮针介入的重要性

2023-08-26 12:4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手术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虽然能够解决诸多健康问题,但也不可避免地会给患者身体带来创伤和机能紊乱。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各种疗法的应用旨在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状态,而浮针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方法,其介入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从生理机制角度来看,手术会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炎症反应以及血液循环障碍。伤口周围的肌肉因疼痛而紧张痉挛,血管收缩影响血液灌注,淋巴回流也可能受阻。浮针通过在特定部位浅刺入皮下,以扫散手法为主进行操作。这种刺激能够调节神经末梢的功能,使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副交感神经相对亢进,从而缓解肌肉的紧张状态。当肌肉放松后,原本受压的血管得以舒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够输送到受损组织区域,加速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同时,良好的血液循环也有助于带走代谢废物和炎症因子,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程度,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的内部环境。

疼痛管理是术后康复的关键挑战之一。传统止痛药物虽有一定效果,但存在副作用风险,如胃肠道不适、成瘾性等。浮针则提供了一种非药物性的镇痛选择。它依据经络理论选穴施术,人体的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浮针刺激穴位可激发经气传导,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在术后疼痛信号传导通路上,浮针能够干扰异常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提高机体的痛阈。例如,在一些骨科手术后,患者常因伤口疼痛而活动受限,浮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关节活动度逐渐增加,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有利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术后患者往往因身体虚弱、卧床休息等因素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问题。浮针对于调理脾胃功能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对腹部及相关穴位的刺激,可以增强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力,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动力。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摄入营养物质,满足身体康复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等成分,增强机体抵抗力,进一步推动整体康复进程。而且,浮针还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平衡,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术后患者可能因担忧病情、身体不适等原因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反过来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浮针干预可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保持相对轻松的心态,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浮针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它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要求,在病房床边即可实施。相较于一些有创性的康复治疗方法,如针灸深刺或推拿强力手法等,浮针因其浅刺特点,减少了出血、感染等风险,尤其适用于术后身体较为脆弱的患者群体。并且,浮针治疗效果往往较为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让患者感受到症状的改善,增强其对康复的信心。

综上所述,浮针在术后康复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性。它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调节胃肠功能、稳定情绪以及促进整体机能恢复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且操作安全便捷,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于术后康复领域的有效疗法,为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王亚飞 濮阳油田总医院 康复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