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膝盖疼痛是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常常面临的困扰。有时,这疼痛来得异常凶猛,让人疼得直“打哆嗦”,走路一瘸一拐,上下楼梯更是苦不堪言,日常活动严重受限。面对这种情况,除了常见的中西医治疗手段,近年来,浮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中医特色疗法,逐渐崭露头角,为众多膝盖疼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宛如一位及时“救场”的英雄。
一、认识膝盖疼痛的“元凶”
膝盖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软骨不可避免地出现磨损,就像汽车轮胎长时间行驶后表面变得粗糙,这便是骨关节炎的重要成因之一。患者会感到膝盖在活动时疼痛加剧,尤其是长时间站立、行走或上下楼梯后,疼痛还常伴有肿胀、僵硬感,严重时关节甚至会变形,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
运动损伤也是常见原因。年轻人热衷于各类运动,如篮球、足球、跑步等,在运动过程中,突然的扭转、跳跃或碰撞,可能导致半月板撕裂、韧带拉伤。想象一下,半月板如同膝关节内的两个“缓冲垫”,韧带则是维持关节稳定的“绳索”,一旦它们受伤,膝盖便会瞬间发出强烈抗议,疼痛难忍,活动受限,有时还会感觉关节“卡顿”,仿佛有异物阻碍关节正常运转。
另外,长期久坐、久站,不良的姿势习惯,以及受寒湿之邪侵袭,都会让膝盖不堪重负。久坐使得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不畅,如同河道淤积,养分无法顺畅送达关节组织;久站则让膝盖长时间承受身体重压,加速软骨磨损;寒湿之邪侵入关节,犹如在关节内“埋下冷刺”,引发疼痛、酸胀,每到阴雨天或寒冷季节,症状还会加重。
二、浮针疗法:神奇的“软兵器”
浮针疗法虽然脱胎于中国传统针刺疗法,又融合了现代医学对肌肉筋膜的研究成果但却在操作方法、治疗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浮针疗法最早由符仲华老师在1996年发明,其名字不仅因为操作时浮针仿佛浮在肌肉上,更因为发明人的姓氏与“浮”谐音。
与传统针灸需要深入肌肉层不同,浮针仅作用于皮下组织,通过快速刺入和拔出针具,并在皮下进行扫散动作,从而刺激特定区域,达到缓解疼痛和改善疾病症状的效果。浮针由针芯、软管和保护套管等组成,针芯采用医用不锈钢制造,软管则具有足够的柔软度,能够长时间留置于皮下,避免刺伤血管和脏器。治疗时,医生会先在距离疼痛部位较远的皮肤上找准进针点,一般是在疼痛区域的周围,而非直接扎在痛点上,这就好比“围魏救赵”,从旁侧入手。随后,将浮针轻柔地刺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以水平方向进针,针体在皮下如同“潜行”一般,不深入肌肉层,故名为“浮针”。
进针后,医生会运用特殊的手法,进行扫散、摆动针具,这一过程如同在皮下奏响一首轻柔的“按摩曲”,刺激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激发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它不像传统针灸以刺激穴位来疏通经络气血,而是着眼于肌肉筋膜层面,通过改善肌肉的紧张状态,解除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仿佛为拥堵的交通重新开辟道路,让营养物质能够顺畅地流向膝盖,带走堆积的代谢废物,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三、浮针疗法“救场”全过程
1.精准诊断,锁定靶点:在实施浮针疗法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与体格检查,了解膝盖疼痛的具体情况,如疼痛的部位、程度、发作频率,是否伴有肿胀、麻木等其他症状,以及过往的病史、受伤经历等。同时,还会仔细评估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程度、肌力状况,就像侦探在破案前收集线索,精准锁定引发疼痛的“靶点”,为后续治疗找准方向。
2.轻柔进针,皮下“潜行”:确定进针点后,医生会对皮肤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无菌操作,然后手持浮针进针器,快速破皮,患者仅会感受到轻微的刺痛,如同蚊虫叮咬一般。破皮后,使其与皮肤表面呈15-25度,缓慢将针推进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针体在皮下“潜行”过程中,患者基本没有明显痛感,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不适。
3.巧妙运针,激发潜能:针体到位后,医生便开始施展独特的运针手法。通过摆动针具,频率均匀且动作轻柔,如同在演奏一场舒缓的乐章。这一系列操作能够有效刺激皮下结缔组织中的感受器,唤醒身体的自我修复潜能,促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仿佛给膝关节注入了一股“活力清泉”,让原本紧张、缺血的肌肉得到滋养,疼痛也随之逐渐缓解。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过程中会让患者活动患处(如抬抬腿、屈膝等),加速代谢废物排出,恢复肌肉弹性。
4.留针观察,巩固疗效:运针结束后,取出针芯,通常会将浮针软管留置于皮下一段时间,一般为4小时左右,软管柔软可以弯曲,不用特别紧张,正常活动即可。留针的过程就像是让“修复力量”持续作用于膝关节,巩固疗效,确保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待时间到后,缓慢拔出浮针软管,皮肤上仅留下一个微小的针孔,几乎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愈合。
四、浮针疗法的优势尽显
1.速效止痛:许多患者在接受浮针疗法的初次治疗后,便能即刻感受到膝盖疼痛明显减轻,“打哆嗦”的症状得到缓解,仿佛疼痛的“紧箍咒”瞬间松开。这得益于浮针能够迅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让疼痛信号无法持续传递,为患者带来立竿见影的舒适感。
2.安全微创:浮针疗法操作过程相对简单,进针部位避开了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且针具纤细柔软,对组织的损伤极小,几乎不会引起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与手术治疗相比,患者无需承受开刀的痛苦,术后恢复也更快,大大降低了治疗风险,让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接受治疗。
3.适应症广:无论是因骨关节炎、运动损伤引发的膝盖疼痛,还是受寒湿侵袭、长期劳损导致的慢性疼痛,浮针疗法都能发挥作用。它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病因,只要与肌肉筋膜紧张、血液循环不畅相关的疼痛问题,都可以尝试浮针疗法,为不同类型的膝盖疼痛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五、浮针疗法并非万能“解药”
虽然浮针疗法在缓解膝盖疼痛方面有着诸多优势,但它也并非万能的。对于一些结构性损伤严重,如半月板完全撕裂、韧带断裂等情况,单纯依靠浮针疗法可能无法达到根治效果,仍需结合手术等其他治疗手段。此外,浮针疗法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止痛与康复效果。
膝盖疼得直“打哆嗦”固然难受,但浮针疗法这位“救场”英雄,凭借其独特的治疗原理、精妙的操作手法以及显著的疗效优势,为广大膝盖疼痛患者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运用浮针疗法,结合日常的保养与防护,相信患者们能够逐渐摆脱膝盖疼痛的困扰,重新迈开轻快的步伐,畅享美好人生。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田壮伟 河南省胸科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