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鼻出血不止怎么破?家庭急救误区大盘点+正确止血法

2023-09-11 19:2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鼻子突然流血不止,既让人惊慌又容易陷入错误的处理方式。许多人习惯性地仰头、塞纸巾或用力按压,但这些看似常识的操作反而可能加重出血甚至引发危险。本文将详细解析常见的家庭急救误区,并提供科学有效的止血方法,帮助您冷静应对突发状况。

误区一:仰头止血——越流越多还危险!

很多人认为“仰头能让血液倒流回鼻腔”,实则大错特错。当头部后仰时,原本应从鼻孔流出的血液会顺着咽喉向下进入食道和胃部,刺激黏膜引起呕吐反射;更糟糕的是,若血液误吸入气管,可能导致呛咳、窒息甚至肺部感染。尤其是儿童或意识不清者,这种姿势极其危险。正确的做法是保持身体前倾,让头部微微低下,使血液自然从前鼻孔排出,避免逆流风险。

误区二:随意塞入异物——棉球/卫生纸成帮凶!

匆忙间抓起身边的纸张、棉球塞进鼻孔的行为屡见不鲜,但粗糙的材料会反复摩擦脆弱的血管壁,造成二次损伤。此外,未经消毒的物品可能携带细菌,增加感染概率。有人甚至试图用硬物(如筷子)撑开鼻腔以扩大通道,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外力挤压只会让破裂的毛细血管更加难以闭合。正确的替代方案是使用无菌纱布卷成细条状轻柔填塞,既能压迫止血又不会造成额外伤害。

误区三:盲目热敷——扩张血管火上浇油!

一些人听说“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恢复”,却在鼻出血时犯了方向性错误。事实上,温热环境会使局部血管进一步舒张,加剧出血速度;相反,冷敷才是关键。用冰袋或浸水的毛巾包裹冰块置于鼻梁及额头处,低温可促使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每次冷敷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

误区四:过早移除压迫物——功亏一篑的前功尽弃!

好不容易通过按压暂时止住了血,却因急于查看效果而在几分钟内松开手指,结果导致刚刚形成的微小血栓脱落,出血卷土重来。正确的按压时长至少需要持续5-10分钟,期间保持静止不动。若仍无法完全止血,可延长至15分钟以上,并配合深呼吸放松身心,避免紧张情绪导致血压升高而抵消止血努力。

正确止血四步法:稳准狠+耐心守

1. 坐姿端正,身体前倾

立即坐下并将上半身前倾约30度角,防止血液倒流至喉咙。让孩子采取同样姿势时需有人扶住肩膀确保安全。这一体位利用重力作用引导血液向外流出而非内向积聚。

2. 精准压迫软腭区域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软骨部分(避开坚硬的鼻骨),向中间施加均匀压力。此处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适度加压能有效封闭破损点。切勿仅单侧施压,否则另一侧可能继续渗血而不自知。

3. 辅以冷刺激强化效果

在实施压迫的同时,将冷藏过的湿毛巾折叠后敷于整个面部中部,重点覆盖鼻梁、眉心及脸颊区域。双重机制下,物理降温与机械压迫协同作用,加速凝血过程。

4. 观察等待,逐步减压

维持上述动作至少10分钟后缓慢松开手指检查是否仍有活动性出血。若仍有少量渗血,可重复一次完整流程;若完全停止,则在接下来的2小时内避免弯腰、剧烈运动或用力擤鼻涕,给受损血管充分修复时间。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情绪激动往往是诱因之一,此时应同步监测血压并考虑服用日常药物稳定指标;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更易反复出血,建议随身携带应急包备有肾上腺素棉片;儿童则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异物嵌入史,必要时借助手电筒照明排查鼻腔内部情况。

掌握这些原则后,大多数轻度至中度的鼻出血都能在家中妥善处理。但如果遇到以下情况之一,必须立即就医:连续出血超过20分钟仍未缓解;伴随头晕、面色苍白等失血症状;近期频繁发作且原因不明;或者怀疑由外伤、肿瘤等因素引起。记住,冷静的心态与正确的操作同样重要,慌乱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吴振 虞城县站集镇卫生院 眼耳鼻喉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