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目睹他人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塞筷子防咬舌”或“掐人中促苏醒”。然而,这些流传多年的“急救土方”不仅无效,反而可能引发二次伤害。据统计,我国约有1000万癫痫患者,每年新增病例达40万例,但仅30%的患者接受过规范急救培训。本文将结合最新医学指南,揭示“塞筷子”等误区背后的风险,并传授科学急救五步法。
一、急救误区:三大高危操作“坑人”又致命
1. 塞筷子防咬舌:牙齿与呼吸道的双重“定时炸弹”
在癫痫强直性发作阶段,患者牙关紧闭的咬合力可达200公斤/平方厘米,强行塞入筷子、勺子等硬物极易导致牙齿断裂、松动,甚至造成下颌骨骨折。若患者佩戴假牙,强行撬开嘴巴可能使假牙脱落,误吸入呼吸道引发窒息。2025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研究显示,因塞筷子导致呼吸道异物的病例中,23%需紧急气管切开,11%遗留永久性肺损伤。
2. 掐人中促苏醒:无效且危险的“暴力唤醒”
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中点,按压此穴无法终止癫痫发作,反而可能因用力过猛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甚至引发鼻骨骨折。临床案例中,一名家属因过度按压人中,导致患者鼻部血肿压迫气道,险些窒息。
3. 强行束缚肢体:骨折与肌肉拉伤的“人为制造”
癫痫发作时,患者肌肉强直收缩的爆发力相当于正常人的5-10倍。强行按压或束缚肢体可能引发韧带撕裂、关节脱臼,甚至股骨颈骨折。2025年《神经病学前沿》期刊的一项研究指出,急救中不当束缚导致的骨折发生率高达17%。
二、科学急救五步法:从“黄金5分钟”到“长期管理”
第一步:环境安全与体位调整
操作要点:
· 迅速移除患者周围尖锐物品(如桌椅、玻璃杯),在头部下方垫软物(如折叠衣物)缓冲撞击。
· 将患者翻转为侧卧位(“复苏体位”),头部微微后仰,确保口腔分泌物自然流出。
· 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事项:
· 避免强行拖拽患者,以免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脱位。
· 若患者处于危险环境(如马路中央),需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转移。
第二步:计时与症状记录
操作要点:
· 立即用手机记录发作开始时间,若超过5分钟仍未停止,需紧急呼叫救护车。
· 观察并记录抽搐部位(单侧/双侧肢体)、眼球偏转方向、面色变化(发绀/苍白)及是否有大小便失禁。
注意事项:
· 避免强行掰开患者紧闭的嘴唇,以免造成牙齿或口腔黏膜损伤。
· 有条件者可拍摄发作视频,为后续诊断提供关键证据。
第三步:避免五大高危操作
禁忌行为清单:
1. 禁止往口中塞任何物品(包括毛巾、手指)。
2. 禁止强行按压或束缚肢体。
3. 禁止喂水、喂药或喂食。
4. 禁止实施心肺复苏(除非患者无呼吸且心跳停止,需专业人员判断)。
5. 禁止使用凉水泼脸、针刺穴位等“土方”。
第四步:发作后的护理与观察
操作要点:
·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光线与声音刺激,帮助患者平稳恢复意识。
· 用平和语气安抚患者(如“发作已经结束,您很安全”),缓解其焦虑情绪。
· 观察意识、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若持续嗜睡或意识模糊,需及时就医排查脑水肿等并发症。
第五步:紧急就医与长期管理
就医指征:
· 单次发作超过5分钟,或连续发作且意识未恢复。
· 发作后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或血氧饱和度下降。
· 患者因抽搐导致头部外伤、骨折等严重损伤。
· 孕妇、老年人或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者发作。
长期管理建议:
· 遵医嘱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 规避诱因: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波动、饮酒及闪光刺激。
· 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了解急救药物直肠给药方法,制定个性化发作应对预案。
三、急救误区背后的科学原理:大脑的“异常放电风暴”
癫痫发作的本质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的“电路短路”。发作时,患者脑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功能抑制,导致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过度释放,引发肌肉强直收缩与意识丧失。这一过程通常持续1-2分钟,强行干预可能干扰大脑自我保护机制,延长发作时间。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塞筷子”等操作可能刺激口腔三叉神经,进一步激活脑干网状结构,加重癫痫发作。而侧卧体位可通过重力作用促进口腔分泌物排出,降低误吸风险;计时与症状记录则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
四、社会支持:构建“认知友好型”急救环境
公众对癫痫急救的认知不足是导致二次伤害的主因。社区可通过开展急救培训、设立“癫痫急救知识角”等方式普及科学方法。企业应将癫痫急救纳入员工安全培训体系,尤其是交通、建筑等高风险行业。
对于癫痫患者而言,佩戴医疗警示手环、随身携带急救卡(注明病史、用药及紧急联系人)可显著提升急救效率。2025年北京某社区试点显示,佩戴医疗警示手环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缩短40%,二次伤害发生率降低65%。
癫痫急救的核心在于“不干预、不伤害”。破除“塞筷子”等误区,掌握科学五步法,不仅能避免二次伤害,更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正如神经科专家所言:“癫痫发作是大脑的‘异常放电’,而科学的急救则是切断‘电路短路’的开关。”从今天起,让我们用科学守护生命,让每一次抽搐都成为走向康复的转折点。
(王雅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主管护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