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的慢性脑部疾病,全球约5000万人受其困扰。当患者突然倒地、四肢抽搐、意识丧失时,旁观者往往因紧张而采取错误急救措施——掐人中、往嘴里塞东西、强行按压肢体等。这些“善意”的干预不仅无法终止发作,反而可能造成骨折、窒息、牙齿断裂等二次伤害。本文将结合最新医学指南与临床案例,揭示癫痫急救的常见误区,并传授科学应对方法。
一、三大“致命”误区:你的“急救”可能正在杀人
误区1:掐人中能“唤醒”患者
“掐人中能刺激大脑皮层终止发作”是流传最广的谣言之一。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中点,传统医学认为刺激此处可醒神开窍,但现代神经科学证实:癫痫发作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电风暴”,掐人中无法改变电活动模式,更无法终止发作。
真实案例:2025年6月,北京某商场内,一名癫痫患者发作时,围观者用力掐其人中,导致患者下颌关节脱位,口腔黏膜撕裂出血。急救人员到达时,患者因疼痛加剧而抽搐更剧烈,送医后需手术复位关节。
科学依据:中国抗癫痫协会发布的《癫痫急救指南》明确指出,掐人中、针刺穴位等行为无科学依据,且可能因用力过度造成皮肤损伤、骨折或关节脱位。
误区2:往嘴里塞东西防“咬舌”
“患者会咬断舌头”的恐惧促使许多人冒险往患者口中塞木棍、筷子甚至手指。然而,癫痫发作时,全身骨骼肌(包括咀嚼肌)处于强直收缩状态,此时塞入硬物会导致牙齿断裂、口腔黏膜撕裂;软物则可能被咬碎后吸入气道,引发窒息。
数据警示:据统计,约30%的癫痫急救损伤由“防咬舌”操作导致,其中15%为严重并发症(如气道异物、大出血)。
正确做法:若患者牙关紧闭,切勿强行撬开口腔。可待其抽搐缓解后,用软毛巾轻轻擦拭口周分泌物,防止皮肤溃烂。
误区3:强行按压肢体止抽搐
“按住患者就能停止抽搐”的观念源于对癫痫的误解。抽搐是大脑异常放电引发的肌肉不自主收缩,强行按压不仅无法终止电活动,反而可能导致骨折、肌肉拉伤或关节脱位。
临床研究: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统计显示,癫痫患者因急救不当导致的骨折中,62%由旁观者强行按压肢体引发,其中以肱骨、股骨骨折最为常见。
二、科学急救四步法:黄金5分钟挽救生命
癫痫发作通常持续1-3分钟,绝大多数会自行停止。在此期间,旁观者的正确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以下为国际通用的“癫痫急救四步法”:
第一步:确保环境安全
· 移除危险物:迅速清理患者周围的桌椅、玻璃等尖锐物品,避免碰撞伤。
· 转移至安全区:若患者在马路、楼梯等危险区域,需一手护住头部,另一手托住肩背,平稳转移至平坦地面,切勿拖拽。
案例:2024年上海地铁内,一名乘客癫痫发作时,工作人员立即用软垫护住其头部,并引导其他乘客围成人墙隔离轨道,避免二次伤害。
第二步:保持呼吸道通畅
· 侧卧体位:将患者轻轻翻转至侧卧位,头部侧转45°,使口腔分泌物自然流出,防止误吸。
· 解开束缚物:迅速松开衣领、腰带、领带等,避免限制呼吸。
关键细节:若患者佩戴眼镜,需及时取下防止破碎伤;若女性患者穿高跟鞋,可脱下以减少扭伤风险。
第三步:精准记录与观察
· 计时发作:使用手机秒表记录抽搐持续时间,若超过5分钟或连续发作,立即拨打120。
· 观察症状:记录抽搐部位(单侧/双侧)、是否伴随眼球上翻、口吐白沫等,以便向医生提供详细信息。
医学提示:癫痫持续状态(发作超5分钟)需紧急医疗干预,否则可能引发脑水肿、呼吸衰竭等致命并发症。
第四步:发作后陪伴与安抚
· 陪伴至清醒:发作停止后,患者可能意识模糊或疲倦,需陪伴至完全清醒,避免跌倒或走失。
· 心理支持:用温和语言安抚患者,如“你现在安全了”“我是来帮助你的”,减少其恐慌感。
三、预防胜于急救:患者与家属的必备知识
患者日常管理
· 规律服药:遵医嘱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
· 避免诱因: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酒、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
· 佩戴标识:随身携带写有“癫痫患者”的医疗警示卡,注明紧急联系人及用药信息。
家属应急准备
· 学习急救技能:参加红十字会等机构组织的急救培训,掌握癫痫发作的科学处理方法。
· 准备急救包:内含软毛巾、压舌板(仅用于发作后清洁口腔)、患者病历卡及抗癫痫药物。
· 定期复诊:每3-6个月陪同患者到医院复查脑电图、血药浓度,调整治疗方案。
四、打破谣言:科学认知癫痫
癫痫并非“不治之症”。通过规范治疗,70%的患者可实现无发作,30%的患者在停药后长期缓解。社会应摒弃对癫痫患者的歧视,公众需警惕以下谣言:
· 谣言1:癫痫会传染。
· 真相: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无任何传染性。
· 谣言2:发作时“掐虎口”“泼冷水”可终止发作。
· 真相:这些行为无科学依据,且可能造成烫伤或冻伤。
· 谣言3:癫痫患者不能生育。
· 真相:在医生指导下,绝大多数癫痫患者可生育健康宝宝。
癫痫发作时,冷静观察比盲目干预更重要。记住:不掐人中、不塞东西、不强行按压,用科学方法守护生命,让爱与理性成为对抗疾病的最强武器。
(李紫丞 太康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