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俗称“五十肩”“冻结肩”,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肩部疾病,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夜间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剧,梳头、穿衣等日常动作变得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面对这一顽疾,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发挥协同作用,既快速缓解症状,又从根源调理身体,实现标本兼治。
一、西医治疗:快速消炎止痛,改善局部功能
西医治疗肩周炎的核心是控制炎症、缓解疼痛,主要通过药物、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实现。
1. 药物治疗:精准抑制炎症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是西医止痛的“主力军”,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但长期使用可能刺激胃肠道,引发胃痛、恶心等症状,因此胃肠道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则针对肩部肌肉紧张,通过放松痉挛肌肉缓解疼痛,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
2. 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
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肩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按摩:专业按摩师通过揉捏肩井穴、天宗穴等,改善肌肉血液循环,松解粘连组织。需选择正规机构,避免不当手法加重病情。
理疗:红外线照射通过温热效应促进新陈代谢,超声波治疗利用机械效应减轻炎症,通常需在医院理疗科进行,每周2-3次。
3. 运动疗法:恢复关节活动度
钟摆运动:弯腰让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像钟摆一样前后、左右缓慢摆动,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可松动肩部关节。
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缓慢向上爬动,尽量伸展后停留片刻再放下,每日多次,逐渐增加高度,锻炼肩部外展和上举功能。
二、中医治疗:疏通经络,调理全身气血
中医认为肩周炎属“痹证”范畴,由气血瘀滞、肝肾不足或风寒湿邪侵袭所致。治疗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核心,通过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敷等方法实现。
1. 针灸推拿:刺激穴位,松解僵硬
针灸:针刺肩髃、肩贞、曲池等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每周2-3次,疗程10-15次,部分患者几次治疗后即可见效。
推拿:运用揉法、滚法、拨法等手法,松解粘连,调和气血。每次30-60分钟,每周2-3次,推拿后需注意保暖。
2. 中药治疗:内服外敷,标本兼治
内服:根据体质辩证用药,如风寒湿痹型用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气滞血瘀型用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需坚持调理。
外敷:将羌活、乳香、没药等中药研未,用酒或醋调成糊状敷于肩部,每日更换1-2次,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消肿止痛。
3. 中药熏蒸:温通经络,驱散寒湿
利用乳香、没药等中药蒸汽熏蒸肩部,每次20-30分钟,通过温热和药力作用舒筋活络,改善血液循环。
三、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加速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能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初期以中医为主,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度;中期结合西医药物和物理治疗,巩固疗效;后期加强功能锻炼,增强肌肉力量。例如,一位长期伏案工作的患者,在接受针灸推拿结合药物调理和适度锻炼后,几个月内肩部功能显著改善,痛感消失。
四、日常护理:预防复发,关键在细节
治疗期间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肩部过度劳累或受伤,注意保暖。饮食方面,少吃寒凉食物,多摄入姜、枸杞等温补食材。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肩周炎的治疗是身心调理的过程,中西医结合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患者需耐心配合,积极参与康复锻炼,才能摆脱疼痛,重获自由活动的肩膀。
(韩学平 安阳市汤阴县瓦岗镇岳营村卫生室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