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冬季颈椎病高发!西医热疗+中医膏方,内外兼修抗复发

2023-10-16 09: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冬季寒潮来袭,颈椎病进入高发期。低温刺激导致颈部肌肉痉挛、血管收缩,叠加年末久坐办公、低头刷手机等不良习惯,使得颈椎压力倍增。临床数据显示,冬季颈椎病就诊量较其他季节增长约40%,患者多表现为颈部僵硬、疼痛放射至肩臂,甚至伴随头晕、手麻等症状。面对这一健康挑战,中西医结合的"热疗+膏方"方案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内外兼治实现症状缓解与体质调理的双重目标。

西医热疗:快速缓解急性症状

西医治疗体系以物理热疗为核心,通过扩张血管、促进代谢来减轻炎症反应。石蜡疗法是临床常用手段,将加热至45℃的医用石蜡敷于颈后,每次30分钟。温热效应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3-5倍,加速炎性因子代谢,配合石蜡的机械压迫作用,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频电疗通过差频50-100Hz的电流刺激,产生节律性肌肉收缩,既能改善颈深屈肌力量,又能阻断疼痛信号传导。

药物干预方面,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75mg/日)可快速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将疼痛VAS评分从6-8分降至3-4分。肌松药盐酸乙哌立松(50mg tid)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导,使颈肌张力下降30%-50%,特别适用于晨起颈部"落枕感"明显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长期服用导致消化道出血风险。

中医膏方:长效调理慢性隐患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痹症"范畴,冬季寒湿之邪加重气血运行不畅。膏方调理通过"一人一方"的个性化配方,实现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长期效果。针对肝肾不足型患者,左归丸加减方中熟地黄、龟板胶等滋阴药材与鹿角胶、肉苁蓉等温阳药物配伍,形成"阴中求阳"的平衡,连续服用8周可使颈椎活动度增加15-20度。

外用膏剂直接作用于病灶,消痛贴膏含有的乳香、没药等成分通过透皮吸收,在局部形成药物蓄积池。药效学研究显示,贴敷12小时后,疼痛部位前列腺素E2含量下降42%,肌肉紧张度降低35%。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冬季采用"三九贴"疗法,在冬至后每隔9天贴敷一次,可显著降低来年春季复发率。

协同增效:1+1>2的临床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57例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治疗8周后,整体有效率达82.46%,较单纯西医治疗提高18%。特别在复发率控制方面,中西医结合组1年复发率为12%,较单纯西医组降低15个百分点。这种差异源于中医膏方对体质的根本调理——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平均提升8g/L,免疫球蛋白IgG增加12%,体质改善成为预防复发的关键。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方法衔接:热疗后毛孔舒张时立即贴敷膏剂,可使药物吸收率提高30%;服用膏方期间避免同时使用NSAIDs类药物,防止成分相互作用。对于脊髓型等重症患者,仍需优先评估手术指征,中西医结合方案更适用于轻中度患者及术后康复阶段。

日常防护:构建三级预防体系

预防复发需建立"医院-家庭-职场"三级防护网。家庭护理中,使用记忆棉蝶形枕可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侧卧时枕头高度与肩宽相等;职场环境配置显示器支架,保持视轴垂直于阅读平面,减少颈部前屈角度。运动处方推荐"米字操"与"小飞燕"组合训练,前者通过头部画米字动作增强关节灵活性,后者利用俯卧抬体动作强化颈深屈肌群,每日3组每组12次,持续8周可使颈肌耐力提升40%。

冬季是颈椎病防治的关键窗口期。通过西医热疗快速缓解症状,配合中医膏方调理体质,辅以科学的日常防护,构建起预防-治疗-康复的完整链条。这种内外兼修的方案,不仅解决了患者的燃眉之急,更为颈椎健康提供了长效保障。

(韩学平 安阳市汤阴县瓦岗镇岳营村卫生室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