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内科学视角下,肾病风湿患者日常护理有哪些核心要点?

2024-04-23 17: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肾病与风湿病作为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通过饮食调养、运动导引、情志调节及环境适配等综合护理手段,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下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现代临床实践,系统阐述肾病风湿患者的日常护理核心要点。

一、饮食调护:辨证施食,调和五脏

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饮食护理需根据患者体质与疾病阶段进行个性化调整。

(一)肾病患者饮食原则

1. 优质低蛋白饮食: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0.5~0.8g/kg/d),以鱼、禽、蛋、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为主,减少植物蛋白摄入。

2. 限盐控水:水肿、高血压患者每日盐摄入量需控制在3~5g,重度水肿者需进一步限制至1~2g。同时,根据尿量调整饮水量,避免液体潴留加重心脏负荷。

3. 分型调理:

气阴两虚型:表现为腰酸乏力、口干目涩,宜食莲子、山药、木耳等益气养阴之品,忌辛辣燥热食物。

风湿内扰型:伴水肿、皮肤瘙痒者,可选用薏米、冬瓜、茯苓等祛风除湿食材,烹饪时少放盐及调味料。

(二)风湿病患者饮食原则

1. 抗炎饮食: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以及维生素C丰富的西蓝花、猕猴桃,减轻炎症反应。

2. 避免高嘌呤食物: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需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ml,促进尿酸排泄。

3. 分证施食:

肝郁化火型:表现为关节灼热、烦躁易怒,宜食绿豆、苦瓜等清热泻火食物,忌羊肉、辣椒等辛热之品。

痰浊痹阻型:伴关节沉重、舌苔白腻者,可选用赤小豆、陈皮等化痰利湿食材,烹饪时加入少量生姜增强温通作用。

二、运动导引:动静结合,通调气血

中医倡导“形神共养”,通过适度运动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

(一)肾病患者运动方案

1. 轻度活动:病情稳定者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

2. 避免剧烈运动:急性发作期或严重水肿者需卧床休息,减少代谢废物产生。恢复期可进行床上关节屈伸练习,防止肌肉萎缩。

3. 呼吸训练:配合腹式呼吸(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每日2次,每次10分钟,增强肺气宣发功能。

(二)风湿病患者运动方案

1. 低冲击运动: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减轻关节负重,适合膝关节受累者。

2. 八段锦调理:每日练习“双手托天理三焦”“摇头摆尾去心火”等动作,每次15分钟,调和肝脾、疏通气机。

3. 关节保护:运动前后进行15分钟热敷或冷敷,缓解肌肉紧张。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三、情志调节: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病,情志护理需结合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干预。

(一)肾病患者心理支持

1. 顺情从欲:针对长期治疗导致的抑郁情绪,鼓励患者通过绘画、音乐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2. 说理开导:向患者解释疾病进程及治疗方案,增强治疗信心。使用激素者,告知其药物副作用及应对方法,减少恐慌。

(二)风湿病患者心理干预

1.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纠正“疾病无法治愈”的错误认知,建立疼痛管理日记,记录症状变化及应对策略。

2. 病友互助:组织病友交流会,分享康复经验。

四、环境适配:避邪防害,顺应四时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相统一”,环境护理需根据季节变化调整。

(一)肾病患者环境要求

1. 居住环境:保持室内干燥通风,湿度控制在50%~60%,温度维持在20~22℃。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粉尘污染,定期更换床单被褥,预防感染。

2. 起居调适: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赤脚行走;夏季避免空调直吹,防止寒邪入侵。夜间睡眠时用枕头支撑腰部,保持脊柱自然曲度。

(二)风湿病患者环境管理

1. 关节保暖:寒冷季节佩戴护膝、护腕等支具,每日用40℃温水浸泡手足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2. 防滑防跌:居家使用防滑垫、扶手座椅,浴室安装防滑地砖。外出时携带拐杖,避免在湿滑路面行走。

五、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一)肾病患者特色疗法

1. 耳穴压豆:取肾、腰骶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周2次,每次按压1~3分钟,缓解腰痛及水肿。

2. 中药药浴:针对皮肤瘙痒者,用苦参、地肤子等中药煎汤沐浴,水温40~42℃,每次20分钟,每周3次。

(二)风湿病患者特色疗法

1. 艾灸疗法:选取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每日艾灸15分钟,温阳散寒。例如,骨关节炎患者冬季艾灸后,关节疼痛评分平均降低30%。

2. 中药熏蒸:用雷公藤、透骨草等中药熏蒸关节,每次20分钟,药汽温度控制在42℃以下,每周2次,可改善关节活动度。

六、结语

中医内科学视角下,肾病风湿患者护理以“整体观”为指导,通过饮食、运动、情志、环境及中医技术综合干预,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目的。未来,结合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中医护理将向精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为慢性病管理提供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杨蕊 南阳市中医院 肾病风湿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