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耳鼻喉护理,家长常陷入哪些误区?

2024-04-27 15: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耳鼻喉健康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呼吸、发声、吞咽等基本生理功能,还与孩子的睡眠质量、语言发育等密切相关。然而,很多家长在儿童耳鼻喉护理方面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一:鼻腔护理误区

1. 过度清洁鼻腔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鼻腔内有分泌物,就频繁使用棉签、吸鼻器等工具清理。他们认为这样能让孩子的鼻腔保持干净,呼吸更顺畅。但实际上,鼻腔内的分泌物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可以阻挡灰尘、细菌等异物进入呼吸道。过度清洁会破坏鼻腔内的正常生理环境,损伤鼻腔黏膜,导致鼻腔更加敏感,容易引发感染。

例如,有些家长每天多次用棉签给孩子清理鼻腔,结果孩子的鼻腔黏膜越来越薄,稍微受到一点刺激就容易出血,还经常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孩子鼻腔分泌物不多,不影响呼吸,可以不用特意清理;如果分泌物较多,可以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后,让孩子自然擤出或用吸鼻器轻轻吸出。

2.自行使用滴鼻液

当孩子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时,一些家长会自行给孩子使用滴鼻液,尤其是含有血管收缩剂的滴鼻液。他们觉得滴鼻液能快速缓解孩子的症状,让孩子舒服一些。然而,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善,鼻腔黏膜比较娇嫩,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长期或不当使用含有血管收缩剂的滴鼻液,可能会导致药物性鼻炎,使鼻腔黏膜萎缩,加重鼻塞症状。

比如,有个孩子因为感冒后鼻塞严重,家长自行给他使用了成人用的滴鼻液,连续使用了几天后,孩子的鼻塞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还出现了鼻腔干燥、疼痛等症状。如果孩子鼻塞、流涕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合适的药物。

3.耳部护理误区

3.1随意掏耳朵:很多家长有给孩子掏耳朵的习惯,他们认为耳朵里的耳屎会影响孩子的听力,必须及时清理干净。但实际上,耳屎(耵聍)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可以阻止灰尘、小虫子等异物进入耳道,还能缓冲声波对鼓膜的冲击。而且,耳道有自我清洁的功能,大部分耳屎会随着咀嚼、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

随意给孩子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外耳道炎,导致耳朵疼痛、流脓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损伤鼓膜,影响孩子的听力。曾经有一个案例,家长在给孩子掏耳朵时,孩子突然动了一下,导致棉签戳伤了鼓膜,孩子听力明显下降,经过治疗后才有所恢复。如果孩子耳屎过多,堵塞耳道,影响听力,应到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3.2忽视中耳炎症状

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耳部疾病,尤其是急性中耳炎,发病较急,症状可能不太典型。一些家长可能会忽视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如孩子经常抓耳朵、哭闹不安、睡眠不好、发热等,没有及时带孩子就医,导致病情加重。

急性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慢性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甚至导致耳聋。比如,有个孩子出现了抓耳朵、哭闹的症状,家长以为是孩子调皮,没有在意,过了几天孩子症状加重,还出现了发热,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急性中耳炎,由于治疗不及时,孩子的听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耳部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三:咽喉护理误区

3.1过度依赖润喉糖

当孩子出现咽喉不适,如喉咙痛、声音嘶哑等症状时,一些家长会给孩子吃润喉糖来缓解症状。他们认为润喉糖可以滋润咽喉,减轻炎症。然而,市面上的很多润喉糖含有糖分、香料等成分,过量食用可能会刺激咽喉黏膜,加重咽喉不适。而且,有些润喉糖还含有药物成分,儿童长期食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影响身体健康。

例如,有个孩子经常感觉喉咙不舒服,家长就给他买了很多润喉糖,孩子每天吃好几颗,结果咽喉不适的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还出现了咳嗽、咳痰等症状。如果孩子咽喉不适,应让孩子多喝水,保持咽喉湿润,如果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3.2忽视扁桃体肥大

扁桃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的咽喉部疾病,一些家长认为扁桃体肥大是小问题,不需要特别关注。然而,严重的扁桃体肥大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呼吸和吞咽,导致孩子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长期如此会影响孩子的面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比如,有个孩子从小就有扁桃体肥大的问题,家长没有重视,孩子长期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后来出现了上唇短厚外翻、下颌下垂等“腺样体面容”,还比同龄孩子矮小、智力发育也相对落后。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扁桃体肥大的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结语:儿童耳鼻喉护理需要家长们格外用心,避免陷入上述误区。只有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才能保障孩子的耳鼻喉健康,让孩子茁壮成长。当孩子出现耳鼻喉方面的异常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刘丽英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科/耳鼻喉科病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