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黄艳:MRI视角看垂体瘤

2024-10-04 14: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垂体位于大脑底部,丘脑下部腹侧。垂体有着“小身材、大管家”的称号,掌管着内分泌功能的调节,负责分泌很多日常必需的激素,这些激素对我们日常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个部分,腺垂体位于垂体前部,神经垂体位于垂体后部。垂体腺瘤起源于腺垂体,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20%,起病年龄为30-40岁,男女发病率均等。垂体腺瘤一般为良性,发生恶变者少见。肿瘤直径小于1cm的属于垂体微腺瘤,大于1cm则为大腺瘤,侵犯海绵窦、蝶窦及其他结构的肿瘤为侵袭性垂体腺瘤。下面就带大家看看MRI视角下的垂体瘤。

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

垂体腺瘤是常见良性肿瘤,起源于腺垂体,系脑外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发病年龄一般在20~70岁,高峰在40~50岁,10岁以下少见。临床症状包括占位效应所致非特异性头痛、头晕、视力下降、视野障碍等。肿瘤分泌的激素不同,可引起不同的内分泌紊乱症状。PRL腺瘤表现为月经减少、闭经、泌乳等。ACTH及TSH腺瘤严重影响垂体正常功能,常致肾上腺功能不全及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GH腺瘤常有肢端肥大症。有些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       

依据生物学行为,垂体腺瘤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微腺瘤。垂体腺瘤突破包膜生长,并侵犯邻近的硬脑膜、视神经、骨质等结构时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后者的组织学形态属于良性,其细胞形态大部分与微腺瘤无法区别,而生物学行为却似恶性。直径小于10mm者称为微腺瘤。

MRI是诊断垂体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特别是在发现微腺瘤方面尤为有效。以下是垂体瘤的MRI影像表现:

1、垂体大腺瘤:常突破鞍膈形成鞍内、鞍上肿块,在鞍隔处形成切迹,瘤体在MR冠状位和矢状位上呈“8”字(figure-of-eight)或“雪人”(snowman)征,也有少数瘤体呈多分叶状。肿瘤边缘清楚,具有脑外肿瘤典型征象,水肿轻微,几乎无脑实质占位效应,平扫T1WI上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多数呈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囊变、坏死、出血,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不强化。

2、垂体微腺瘤:常无明显形态学异常,直接征象可仅为垂体稍增大;间接征象在垂体微腺瘤的识别中更重要:冠状面垂体左右不对称和垂体柄偏移;平扫呈长T1、等长T2信号改变,伴有囊变时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改变,增强扫描早期呈低信号,延时期呈等或高信号。

垂体瘤常见临床症状是肿瘤向上生长压迫视交叉神经,引起视力障碍,主要表现为垂体明显增大,形态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肿瘤多为实质性。一般呈等信号,与正常腺体无明显分界,肿瘤可向各方向发展,以向鞍上生长最多见。可因鞍膈束缚呈束腰征,增强检查呈明显均匀强化。此外,垂体大腺瘤可占据视交叉池,使视交叉受压、抬起、变薄;也可在鞍膈层面形成沙漏样改变,或向下侵及蝶窦和枕骨斜坡。

须与以下情况鉴别诊断

1、正常隆起的垂体  

青春期、经期女性和妊娠期 间垂体体积轻度增大而且信号不均匀,但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

2、垂体良性增生  

由于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垂体腺靶腺器官功能低下,反馈性刺激垂体可造成垂体腺增生增大,临床对原发病治疗后垂体的大小可恢复正常。这种良性增生动态增强扫描亦呈均匀强化。

3、垂体Rathke囊肿  

Rathke囊肿很常见,绝大多数无症状,极少数由于压迫周围结构 (视交叉、下丘脑、垂体和垂体柄 )产生。其典型表现为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的、直径约 0.3~1cm的圆形异常信号,囊肿内信号变化呈多样化,T1、T2均可高可低,增强扫描无异常强化。

4、垂体蛛网膜囊肿  

MRI表现与垂体微腺瘤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其信号强度接近脑脊液,增强扫描各时段均无强化 。 MRI一般用冠状面和矢状面薄层(<3mm)检查。T1WI上微腺瘤呈低信号,多位于垂体一侧,伴出血时为高信号。T2WI上微腺瘤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垂体高度增加、上缘膨隆和垂体柄偏斜等表现与 CT 相同。注射 Gd-DTPA后,肿瘤信号早期低于垂,延迟强化,后期稍低于、等于或高于垂体。

早期发现垂体瘤对于治疗和预后很重要,MRI作为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垂体瘤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垂体瘤的MRI影像表现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健康意识,了解垂体瘤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黄艳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