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也称为身材矮小症,是一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复杂疾病。它表现为儿童的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同性别、同种族儿童的平均身高,通常低于两个标准差或处于第三百分位数以下。矮小症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貌和自信心,还可能对其心理、社交乃至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了深入理解矮小症,本文将逐一揭秘其常见的幕后推手,即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导致矮小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孩子的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遗传的影响,通常身高遗传的占比在60%-80%之间。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身材矮小,那么孩子出现矮小症的概率就会相应增加。此外,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遗传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矮小症的发生。这类矮小症通常表现为生长速度正常,但身高始终低于同龄儿童,骨龄一般正常。
生长激素缺乏
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激素,对于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当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时,就会导致生长迟缓,进而引发矮小症。生长激素缺乏可能由垂体肿瘤、垂体发育不良、异位等原因导致。这类矮小症患者通常表现为面容幼稚、娃娃脸、声音高尖、身材匀称但矮小,以及智力正常等特点。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显示生长激素峰值低于正常值,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
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
一些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也可能导致矮小症的发生。例如,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粘多糖病等代谢性疾病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这些疾病通常伴有其他系统的异常,如关节畸形、脊柱弯曲等。此外,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通过影响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身体发育,导致矮小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与生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促进生长作用,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出现矮小症。甲低孩子的典型表现包括皮肤粗干、肤色蜡黄或蜡样苍白、面容臃肿、眼皮浮肿等。此外,新生儿及婴儿期还可能出现嗜睡、哭声少、哭声低下且声音粗而嘶哑、少动、吸吮力差、体温低、前囟门大、腹胀、脐疝、黄疸消退延迟、胎粪排出延迟等症状。
营养不足与不均衡
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对于身高的增长至关重要。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均衡,就会影响生长速度。蛋白质、钙、磷、锌等营养素对身高增长尤为重要。如果孩子在2岁前的生长高峰期奶量不足,或不能及时添加辅食,或者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就会导致营养不足,进而影响身高增长。此外,长期营养不良还可能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进一步加剧矮小症的症状。
慢性疾病与环境因素
一些慢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肾脏病、肝炎等,以及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精神压力等,也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矮小症的发生。慢性疾病可能导致孩子生长发育障碍,出现身高增长缓慢等症状。而环境污染和精神压力则可能通过影响神经、体液、内分泌等功能,导致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有助于长高的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引起生长发育障碍。
心理性矮小症
心理性矮小症是一种因缺乏父母的爱抚、精神上受到压抑而导致的矮小症。这类矮小症通常不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于孩子长期生活在缺乏关爱、精神压力大的环境中,导致神经、体液、内分泌等功能紊乱,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心理性矮小症的孩子通常表现为身高增长缓慢,但智力发育正常。
结语
矮小症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生长激素缺乏、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足与不均衡、慢性疾病与环境因素以及心理性矮小症等。为了预防和治疗矮小症,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关注,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生长发育问题。同时,医生也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孩子实现身高的增长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彭巍巍 周口市中心医院 儿保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