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中风的中医认识
中医将脑中风称之为“卒中”,认为其发病原因在于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脑中风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等,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中医认为,脑中风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其中肝风内动、痰湿内阻、气血瘀滞是中风的主要病理机制。
二、脑中风的预防
中医强调“治未病”,预防中风的发生至关重要。中医内科在预防中风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调整生活方式:
调畅情志:情志过激是导致中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激动是预防中风的关键。平时应学会调节情绪,遇到烦恼时及时倾诉,避免将不满和愤怒压抑在心中。
合理饮食:饮食不节是导致痰湿内阻的主要原因之一。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多摄入肥甘厚腻之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还应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适当运动:久坐不动、缺乏运动是导致气血瘀滞的重要因素。因此,平时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抵抗力。
起居有常: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作息应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因此,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时,还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感冒。
调理脏腑功能:
根据中医理论,调理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使之协调平衡,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具体方法包括服用中药、针灸、推拿等。
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活血化瘀可以预防脑部血管病变,降低中风的发生。常用药物有丹参、川芎、红花等。
调整血压和血脂:
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医内科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调整血压和血脂,降低中风风险。
三、脑中风的中医治疗
中医在治疗脑中风时,既注重调整患者的内在机制,又重视外在环境的改善,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中医治疗脑中风的传统方法主要包括:
中药治疗:
根据中风的病理机制,中医采用平肝熄风、化痰通络、活血化瘀等治法。常用药物有天麻、钩藤、半夏、白术、桃仁、红花等。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中风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中风的目的。常用穴位有内关、人中、三阴交等。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有助于舒缓肌肉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有助于缓解脑中风的疼痛和不适。
康复治疗:
中风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中医康复治疗包括推拿、按摩、拔罐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药膳食疗:
通过合理的药膳食疗可以调整人体气血,预防脑中风的发生或减轻其症状。例如,山楂、何首乌等食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脑中风患者的饮食。
四、脑中风的预防复发
中风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志过激、饮食不当等诱发因素,以降低中风的复发风险。具体预防措施包括:
顺应自然:中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如春夏季节应早睡早起,秋冬季节应早睡晚起,以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饮食调养: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多摄入肥甘厚腻之品。同时,还应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结构。
运动养生: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
情志调养: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志过激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建议多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以调节情志、舒缓压力。
(董新刚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脑病医院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