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疼痛科的诊室里,每天都上演着“人体密码破译”的大戏。有人捂着肚子喊疼,却连疼痛位置都说不清楚;有人后背像被无数根针猛扎,描述症状时急得直跺脚。其实,身体发出的疼痛信号就像一个个“哑谜”,藏着健康的秘密。在疼痛科护理工作中,每天都要帮助患者解开这些谜题,今天就带你揭开疼痛背后的真相,学会破解身体的“特殊暗号”。
一、疼痛:身体发出的“紧急电报”
疼痛可不是毫无意义的折磨,而是身体精心编写的“紧急电报”。当皮肤划破、关节扭伤,或是内脏出现问题时,身体里的神经末梢就像敏锐的“情报员”,第一时间将受伤信息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神经通路“快递”到大脑。大脑接收到信号后,立刻拉响“警报”,于是我们就感受到了疼痛。
这就好比家里的烟雾报警器,一旦检测到异常就会发出刺耳声响。疼痛也是如此,它提醒我们:“这里出问题了,快来处理!”但有时候,疼痛这个“电报员”会“发错信号”或者“描述不清”,给我们的健康判断增加难度,这就是疼痛科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疼痛的“花式伪装”:别被表象迷惑
(一)“转移痛”:疼痛的“障眼法”
在疼痛界,“转移痛”堪称最会玩“障眼法”的选手。典型的例子就是心肌缺血引发的心绞痛,有时疼痛会“跑”到左肩、左臂,甚至下颌部位。明明是心脏出了问题,肩膀却开始“喊疼”,不少人还以为是肩膀劳累导致,结果延误了病情。
还有胆囊炎发作时,疼痛可能会转移到右肩部;阑尾炎初期,疼痛先出现在肚脐周围,过段时间才转移到右下腹。这些“调皮”的疼痛转移,就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需要专业医生抽丝剥茧才能找到根源。
(二)“放射痛”:像闪电般扩散
放射痛就像一道闪电,从疼痛原发部位迅速扩散到其他区域。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此深有体会,腰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后,不仅腰部疼痛,这种痛感还会沿着臀部、大腿后侧,一直“窜”到小腿甚至脚底,就像有电流在身体里乱窜。
坐骨神经痛也是放射痛的典型,患者常感觉从腰部到下肢有一阵一阵的抽痛,严重时连走路、抬腿都困难。遇到这种像“闪电攻击”一样的疼痛,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三)“牵涉痛”:看似无关的“联动反应”
牵涉痛就像身体里的“联动反应”,某个器官病变,却让其他部位跟着“遭殃”。比如,当患有肺炎时,除了咳嗽、气短,还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让人误以为是肠胃出了问题;而患有颈椎病时,不仅脖子酸痛,还可能引发头痛、头晕,甚至手指麻木。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疼痛,背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疼痛评估:破解身体密码的“密钥”
在疼痛科,准确评估疼痛是破解身体密码的关键。护士们有一套专业的“评估工具包”,就像侦探破案的“神器”,帮助找到疼痛的真相。
(一)数字评分法:给疼痛“打分”
最常用的数字评分法,就像给疼痛来了一场“考试”。0分代表完全不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剧痛,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给出0-10分的评分。这种方法简单直接,能快速了解疼痛的程度。比如患者说疼痛是7分,那就说明疼痛已经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干预。
(二)面部表情量表:不会说话也能表达
对于小朋友、老年人,或者无法准确描述疼痛的患者,面部表情量表就是“救星”。量表上有6-7张不同表情的卡通脸,从微笑到大哭,分别对应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只要指一指最符合自己感受的表情,护士就能快速掌握疼痛情况,简直是“社恐患者”的福音。
(三)疼痛日记:记录疼痛的“小账本”
让患者记录疼痛日记,就像给疼痛建了一本“小账本”。记录内容包括疼痛发作的时间、部位、程度、诱因,以及疼痛对睡眠、饮食、活动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医生能发现疼痛的规律,比如有些患者的关节痛在阴雨天加重,有些患者的头痛和熬夜有关,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四、疼痛护理:解码后的“精准救援”
(一)物理治疗:给疼痛“降温灭火”
物理治疗就像给疼痛“降温灭火”的好帮手。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对于受凉、劳损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冷敷则适用于急性损伤早期,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
还有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电磁波、光波作用于疼痛部位,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就像给疼痛区域来了一场“光疗SPA”,让疼痛慢慢缓解。
(二)药物治疗:疼痛的“强力克星”
药物治疗是对抗疼痛的“主力军”。根据疼痛程度和类型,医生会选择不同的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是轻度到中度疼痛的常用药,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对于中重度疼痛,可能会使用阿片类药物,但这类药物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成瘾风险。
还有一些特殊药物,如治疗神经痛的甲钴胺、加巴喷丁,能修复受损神经,缓解刺痛、灼痛等症状,就像给“闹脾气”的神经喂了颗“定心丸”。
(三)心理护理:缓解疼痛的“隐形翅膀”
疼痛和心理状态息息相关,焦虑、紧张会让疼痛感觉更强烈。心理护理就像缓解疼痛的“隐形翅膀”,护士会和患者聊天,倾听他们的担忧和烦恼,给予安慰和鼓励。
还会教患者一些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想象自己躺在柔软的沙滩上,随着呼吸慢慢放松全身肌肉,这种心理暗示能有效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让患者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疼痛。
身体发出的每一次疼痛,都是在传递重要信息。在疼痛科,护士们每天都在和患者一起破译这些“身体哑谜”,从评估疼痛到实施护理,每一步都像在解开复杂的密码锁。了解这些疼痛知识,学会识别身体的“特殊暗号”,当疼痛来袭时,就能更冷静地应对,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让健康不再“雾里看花”。
(袁艳青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疼痛科 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