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一种突如其来的胸痛,它仿佛是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胸口,让人难以呼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绞痛。心绞痛听起来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认识它,就能在它来袭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我们的“心”。
一、心绞痛,是什么?
心绞痛,医学上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性心绞痛”,简单来说,就是心脏因为缺血、缺氧而发出的一种疼痛信号。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泵,通过冠状动脉输送血液到全身各处。但当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脏血液供应不足时,心肌细胞就会因为缺氧而发出“呼救”信号,这种信号表现为胸痛,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绞痛。
二、心绞痛,什么样?
心绞痛的表现多种多样,但通常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位置:心绞痛通常发生在胸骨后,也就是两乳之间的正中间位置,有时会放射到左臂、左肩、颈部、下颌甚至上腹部。
2. 性质:心绞痛的感觉常被描述为压迫感、紧缩感、烧灼感或钝痛,很少表现为尖锐的刺痛。
3. 持续时间:心绞痛通常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如果疼痛时间过长,可能意味着心肌梗死,这是心绞痛的升级版,更加危险。
4. 诱发因素:心绞痛常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饱餐或吸烟后发生,这是因为这些因素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更加明显。
5. 缓解方式:心绞痛通常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这是因为休息减少了心脏的负担,而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的血液供应。
三、心绞痛,谁容易中招?
心绞痛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也可能成为它的目标。但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被心绞痛“盯上”:
1.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会逐渐硬化,管腔变窄,这是心绞痛最常见的原因。
2. 高血压患者:长期高血压会损伤冠状动脉的内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
3.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不仅损伤血管,还会影响心肌细胞的代谢,使心脏更容易受到缺血的损害。
4. 吸烟者: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损伤冠状动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5. 肥胖者: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冠状动脉更容易发生供血不足。
6. 家族遗传:冠心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自己也要格外注意。
四、心绞痛,如何应对?
面对心绞痛,我们要做到“预防为主,及时治疗”。
1. 预防:
l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l 适量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保持适度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l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损伤冠状动脉,增加心绞痛的风险。
l 控制体重:保持理想的体重,避免肥胖给心脏带来额外的负担。
l 定期体检: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治疗:
l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抗高血压、抗糖尿病、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预防冠状动脉进一步狭窄和血栓形成。
l 介入治疗:对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等介入治疗,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
l 康复治疗:在心绞痛得到控制后,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锻炼,逐步恢复体力和心功能。
五、心绞痛,别混淆!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胸痛的症状与心绞痛相似,但病因却完全不同。我们要学会区分这些“真假心绞痛”,以免延误治疗。
1. 肋间神经痛:肋间神经痛通常表现为沿肋间神经分布的疼痛,呈带状分布,与呼吸和体位有关,但与心脏无关。
2. 肋软骨炎:肋软骨炎表现为胸骨旁肋软骨的压痛和肿胀,与心绞痛不同,它不会放射到其他部位。
3.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在发病初期可能表现为胸痛,但随后会出现皮疹和水疱,这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4. 肺炎:肺炎引起的胸痛通常伴有发热、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与心绞痛不同,它不会因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而缓解。
5. 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胸痛通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胸骨后的烧灼感和疼痛,有时伴有反酸和嗳气。
六、心绞痛,小提示!
1.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心绞痛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并学会正确使用。
2.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进行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以免诱发心绞痛。
3.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紧张和焦虑等情绪波动,以免加重心脏的负担。
4.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心绞痛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医院就诊。
心绞痛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认识它、预防它、治疗它,就能在它来袭时保持冷静和从容。让我们一起关爱自己的“心”,让它健康地跳动吧!
(魏莉 郑州市中心医院 心肺功能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