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刘乐:健康科普 看懂血常规

2023-11-15 07: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血常规是临床检查的常见项目,能够反映检验者的血液状态以及身体健康情况。来医院看病,医生最常开的检查项目就是血常规了,但是面对化验单上这么多项检测项目,还有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箭头,你是不是仍然感觉一头雾水?

那么,血常规能检查哪些内容?各项指标又能反映出身体的哪些情况呢?今天教大家如何快速看懂血常规报告。

血常规主要检查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的情况。血常规检测报告的项目较多,需要关注有箭头的项目,其提示可能存在着异常状态,其中“↑”表示超出正常参考值,“↓”表示未达到正常参考值。

一、怎么看懂白细胞计数指标?

白细胞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等异物的主要防线,是保护我们的血液战士。人体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它的数量直接影响白细胞的总数。

1. 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

增多:提示急性细菌感染、机体应激状态、急性中毒、恶性肿瘤、白血病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某些细菌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物理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

增多:超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某些内分泌疾病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伤寒、重大手术后等。

3.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

4. 淋巴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

增多:一般提示病毒感染或某些细菌感染所致的传染病。淋巴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免疫缺陷病、某些药物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5. 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增多提示免疫性疾病或慢性感染等。

二、如何看懂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标?

红细胞是血液里的搬运工,负责把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红细胞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分为生理性变化及病理性变化。生理性增高常见于新生儿、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生理性减低常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妊娠中晚期、老年人等。

病理性增高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性减低常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失血、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等,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指标来综合判断。

三、如何看懂血小板项目?

血小板是由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促凝和血块收缩等功能,在血液凝固、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DIC、放射性损伤等疾病,低于20×109/L会导致严重出血,需要及时治疗。

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感染、外伤后、女性月经期等。显著增多则应警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肿瘤等。

但一些血常规的指标数值因人而异,因而需要动态进行评估,医生在分析血常规的检查结果时,还需要根据受检者的临床病史、体格情况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为此,在拿到血常规检查报告后不要过度担忧,同时也不可过于大意,可多听取专业医生的诊断意见,以免延误病情。

(刘乐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检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