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范依田:心律失常患者的自我监测与急救知识

2024-11-08 23: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频率、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出现异常,这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对于心律失常患者而言,掌握自我监测与急救知识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从而降低风险。以下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心律失常患者科普自我监测与急救知识。

一、自我监测

1. 注意典型症状

    心律失常可能引发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患者应注意这些症状的出现,特别是当它们突然发生且持续不减时,更应提高警惕。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加重或不规则跳动,而胸闷则可能感觉胸部像被重物压住一样,呼吸不畅。乏力是身体感到疲倦、无力,头晕则是头部感觉昏沉、眩晕。

2. 观察脉搏

    在安静状态下,患者可以用自己的食指和中指轻触手腕内侧的桡动脉,感受脉搏的跳动。注意脉搏的速率和节律是否规律。正常的静息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若心率过快(大于100次/分钟)、过慢(小于60次/分钟),或脉搏跳动不规则,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迹象。

3. 使用现代科技辅助监测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手机应用和智能手表、健康追踪器等设备,可以通过拍手指或面部的视频、感应皮肤电活动等来检测心率和心律情况。虽然这些设备的准确性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自我监测提供参考。

4. 记录异常

    如果感觉到心跳的明显变化,如心跳漏跳、心跳加速或心跳不规律,应及时记录下这些异常感觉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这些记录有助于医生诊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急救知识

1. 保持冷静

    当心律失常症状出现时,患者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紧张和激动。紧张和激动可能加重心脏负担,使症状恶化。

2. 采取适当体位

    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使身体放松,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同时,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外界干扰。

3.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如果自我监测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诊断和评估。在等待急救人员或前往医院的途中,可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等。

4. 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发生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旨在维持患者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氧气供应。具体操作包括按压患者胸骨和人工呼吸两部分。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请保持冷静并持续进行,直到专业的救援人员到达现场。

    注意:心肺复苏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议家庭成员或身边人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行动。

5. 服用药物

    如果患者有随身携带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等,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给予患者服用。但请注意,切勿自行随意用药,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三、总结

    心律失常患者的自我监测与急救知识是保障心脏健康的重要一环。通过注意典型症状、观察脉搏、使用现代科技辅助监测以及记录异常等方法,患者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迹象。同时,掌握急救知识并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行动,可以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整,降低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并改善身体状况。

(范依田 长葛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