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律失常患者家庭监测与护理方法

2023-05-12 10: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其种类繁多,症状表现各异,轻者可能仅有心悸不适,重者则可能危及生命。除了在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外,家庭监测与护理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控制、预防复发以及提高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针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家庭监测与护理详细方法。

一、病情监测方法
(一)日常症状观察
患者及家属需密切关注日常症状表现。心悸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要注意心悸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是否突然发生或终止。若患者出现心慌、心跳加快或减慢、心脏跳动不规律等情况,需详细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如运动、情绪波动、饮食等)。此外,胸闷、胸痛、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也不容忽视。当患者出现胸痛且疼痛程度较重、持续不缓解,或头晕严重导致站立不稳、黑矇甚至晕厥时,应立即就医。例如,患者在剧烈运动后突然感到心悸、胸闷,持续约10分钟后自行缓解,家属应及时记录这一情况,为后续就医提供参考。

(二)生命体征监测
心率与脉搏监测:每天定时测量心率和脉搏,建议在晨起、静息状态下进行,一般测量1分钟。正常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脉搏次数通常与心率一致。若发现心率过快(超过100次/分钟)、过慢(低于60次/分钟)或脉搏节律不齐,如出现间歇、强弱不等,需及时记录并咨询医生。可使用电子血压计自带的心率测量功能,或通过触摸手腕桡动脉、颈动脉等部位,用手指计数脉搏次数。

血压监测:心律失常患者常伴有血压异常,定期测量血压有助于了解病情。对于血压不稳定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每天应测量2-3次血压,分别在晨起、午后、睡前进行。记录血压数值时,要同时记录测量时间和身体状态,如是否刚运动完、情绪是否激动等。若血压突然升高(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或降低(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且伴有头晕、头痛、心慌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三)特殊检查监测
部分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于这类患者,要定期检查设备工作状态。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间隔,到医院进行设备程控,了解起搏器的起搏频率、输出电压等参数是否正常,ICD是否有放电记录等。同时,患者自身要注意观察设备植入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若出现应及时告知医生。

二、生活护理要点
(一)合理饮食
营养均衡:饮食应遵循低脂、低盐、高纤维的原则,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和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适量食用全谷类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饮食禁忌:减少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等;限制盐的摄入,每天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等。避免饮用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这些饮品中的咖啡因、酒精等成分可能刺激心脏,诱发心律失常。同时,要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即可。

(二)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7-8小时。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1小时为宜。良好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

(三)适度运动
在医生评估病情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对于病情稳定的心律失常患者,可选择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微微出汗、呼吸稍加快、能正常交谈为宜,运动时间每次控制在30-60分钟,每周3-5次。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在高温、寒冷或雾霾天气外出运动。运动前后要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放松活动,如伸展肢体、慢走等,防止运动损伤。若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并及时就医。

三、用药指导与护理
正确用药:心律失常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患者及家属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服用时间和方法,例如,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服用,有些则需要在饭后服用;部分药物可能需要整片吞服,不能嚼碎。患者应了解所服用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等,如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能会出现心率减慢、乏力等症状,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黄绿视等中毒症状。若出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药物管理:将药物妥善保管,放在干燥、阴凉、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定期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及时清理过期药物。准备一个专门的药盒,按照每天的服药时间和剂量分装药物,避免漏服或错服。外出时,要随身携带足够的药物,并告知家人药物存放位置和服用方法。

四、心理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律失常加重。家属要多关心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引导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如听音乐、下棋、绘画等,丰富日常生活,缓解心理压力。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心律失常患者的家庭监测与护理是一个长期且细致的过程。通过有效的病情监测、科学的生活护理、正确的用药指导和贴心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

(白杨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心衰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