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蒋志刚:全面了解布鲁氏菌病:从传播到预防

2023-12-08 12: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什么是布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这种病菌可以感染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如牛、羊、猪等,然后通过接触患病动物及其制品传播给人类。

二、布病的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养殖户、兽医等职业人群在接产、饲养、屠宰、加工皮毛等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直接接触到病畜的流产物(如羊水、胎盘等)、分泌物(如乳汁、尿液等)或者尸体,布鲁氏菌就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例如,在给病羊接产时,手上有小伤口,羊水中的布鲁氏菌就可能趁机进入人体。

(2)间接接触:接触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环境物品也可能被感染。像在一些畜舍中,如果被病畜的排泄物污染,人们接触到被污染的工具、栏舍等,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就有感染的风险。

2.食物传播

食用未经彻底消毒的奶类及奶制品是常见的感染途径之一。一些地区有食用生奶或生奶制品(如奶酪、奶疙瘩等)的习惯,而如果这些奶类来自患病的牛羊,其中所含的布鲁氏菌就会进入人体。另外,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也可能感染布病。

三、布病的症状

1.急性期症状

(1)发热:是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体温可高达38~40℃,呈现波状热型,即体温反复升高和降低,发热可持续数周。

(2)多汗:尤其是在夜间或凌晨退热时,患者往往大汗淋漓,汗味酸臭。

(3)乏力:患者感觉极度疲倦,全身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4)关节疼痛:主要累及大关节,如腰、髋、膝、肩等关节,疼痛呈游走性,有时疼痛非常剧烈,严重时关节活动受限。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脏、脾脏肿大,以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2.慢性期症状

(1)长期低热:体温持续在37.5~38℃之间,反复出现。

(2)关节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可能持续存在,并且可能伴有肌肉酸痛,疼痛部位相对固定,活动后可能加重。

(3)精神症状:如抑郁、失眠、易疲劳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四、布病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史

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是否有接触病畜或其制品的历史,是否有食用未消毒奶类或未煮熟肉类的情况,以及是否到过布病流行地区等。

2.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出现的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等典型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3.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如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等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抗体。此外,血培养如果能培养出布鲁氏菌,则是确诊的重要依据,但血培养的阳性率相对较低,且培养时间较长。

五、布病的治疗

1.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规律、全程用药。因为布病如果治疗不彻底,很容易转为慢性,增加治疗难度。

2.常用药物

抗生素:多西环素、利福平是治疗布病的常用药物,一般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对于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加入链霉素、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等进行治疗。治疗疗程一般较长,通常需要6~8周甚至更长时间。

六、布病的预防

1.职业防护

对于从事养殖、屠宰、兽医等与家畜接触密切的职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口罩等。在接触病畜后,要及时洗手消毒,避免皮肤和黏膜接触到病畜的污染物。

2.食品安全

提倡饮用经过消毒处理的奶类制品,不吃未煮熟的肉类。购买正规渠道的奶制品和肉类产品,确保其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

3.动物防疫

加强对家畜的布鲁氏菌病监测和防疫工作,定期对家畜进行检疫,对患病家畜及时进行隔离、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布病虽然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但我们必须提高对它的认识,从传播途径入手,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诊断和治疗,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布病的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

(蒋志刚 汤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预防控制股 主管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