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在临床比较常见的肝病则包括:慢性肝炎,乙肝,丙肝等等。在这疾病的发生会导致肝脏越来越“硬”,继而功能逐渐丧失,最终甚至可能引发肝功能衰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肝脏疾病的早期识别与科学治疗至关重要。
其实上文所说的肝脏越来越“硬”,则指的是肝脏局部纤维化的过程。 肝脏局部纤维化的过程,通常是由于长期的肝损伤或炎症反应导致的。在这个过程中,肝脏内会形成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使得肝脏逐渐变硬,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肝区不适或胀或痛、面色晦暗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体征。
肝硬化的危害很大,不仅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腹水、肝性脑病等。研究表明,从慢性肝病到纤维化的过程是可逆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望阻断肝纤维化进展,一旦发展至肝硬化则损害再不可逆。因此,对于有肝脏疾病的人群,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肝脏纤维化,以减缓肝硬化的进程。
对于肝脏纤维化的早期诊断,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肝脏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又称弹性成像或应变弹性成像,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来评估组织弹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组织在受到外部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程度,进而评估组织的硬度或弹性。这种技术对于早期发现和评估肝脏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肝纤维化会导致肝脏组织变硬。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超声波被用来观察组织在受到轻微压力时的变形情况。通过分析这些变形,可以生成一幅显示组织硬度的图像。硬度的增加通常与纤维化的程度相关,因此这种技术有助于医生评估肝脏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在大部分肝病的发展过程中,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筛查工具,早期发现肝脏纤维化的迹象。此外,对于已经诊断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定期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超声弹性成像可以用于评估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效果,帮助医生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而对于疾病后期,一些需要肝移植的患者,超声弹性成像同时可以帮助评估供肝的质量,以及移植后的肝脏功能恢复情况。
除了了解以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肝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作为患者,当我们成功接受检查,拿到报告单的那一刻,也要适当了解其具体相关数值所表明的意义。一般来说,肝纤维化程度按弹性数值分为F0、F1、F2、F3和F4共五个等级。对慢性乙肝患者而言,F2及F4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是启动抗病毒治疗及肝癌检测的重要指标。肝脏硬度低于F2时,患者仅需定期随访;高于F4时,需积极治疗及密切随访;介于F2、F4之间时,需进一步评估,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刘杰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超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