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曾有过皮肤突然发红、发痒、起疹子的经历?这可能是“痒痒怪”——过敏性皮肤病在作祟。作为皮肤科医生,每天都会接触到深受过敏性皮肤病困扰的患者。今天,就来和大家详细聊聊过敏性皮肤病的防与治,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个“小怪兽”。
一、过敏性皮肤病的“庐山真面目”
过敏性皮肤病是一类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常见的类型包括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多样,但通常都伴有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表现,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
湿疹多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渗出、结痂和皮肤增厚。荨麻疹则以风团为主要特征,形态各异,常突然出现又迅速消退,此起彼伏。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些过敏原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如化妆品过敏引起的面部红肿、瘙痒。特应性皮炎常见于儿童,具有遗传倾向,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剧烈,反复发作。
二、过敏原——引发“痒痒怪”的幕后黑手
要想战胜过敏性皮肤病,首先要了解引发它的过敏原。过敏原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吸入性过敏原
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孢子等,这些微小的颗粒飘浮在空气中,容易被吸入呼吸道和接触皮肤,引发过敏反应。
- 食物过敏原
常见的有牛奶、鸡蛋、鱼虾、坚果、大豆等。对食物过敏的人在食用这些食物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症状,甚至伴有胃肠道、呼吸道等其他系统的症状。
- 接触性过敏原
包括金属(如镍、铬)、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橡胶、洗涤剂、染发剂等。皮肤直接接触这些物质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 药物过敏原
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疫苗等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
- 其他过敏原
如紫外线、寒冷、炎热、压力等物理因素,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因素,都可能导致皮肤过敏。
三、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当出现皮肤过敏症状时,及时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皮肤科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过敏原接触史,并结合皮肤斑贴试验、血液过敏原检测等方法来明确诊断。
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避免接触过敏原
这是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关键。如对花粉过敏的人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佩戴口罩和眼镜;对某种食物过敏的人避免食用该食物。
- 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
(2)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短期口服或外用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减轻炎症反应,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引起不良反应。
(3)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适用于病情顽固、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
(4)其他药物:如钙剂、维生素 C 等,可以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过敏症状。
- 局部治疗
根据皮损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润肤霜等。
- 物理治疗
对于慢性顽固性的过敏性皮肤病,如紫外线光疗、液氮冷冻治疗等可能会有一定的疗效。
四、过敏性皮肤病治疗的新进展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也有了一些新的突破。
- 生物制剂的应用
针对特定的炎症因子研发的生物制剂,如针对白介素 - 4 和白介素 - 13 受体的度普利尤单抗,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中重度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 精准医疗
通过基因检测等技术,了解患者个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和免疫反应特点,实现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 微生物组与皮肤免疫的研究
肠道微生物群和皮肤微生物群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调节微生物群平衡来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
五、预防过敏性皮肤病的实用小贴士
预防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 保持皮肤清洁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洗面奶。
- 注意皮肤保湿
选择适合的润肤霜,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保持皮肤水分充足,有助于增强皮肤的屏障功能。
- 合理饮食
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和发物。
-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注意环境清洁
定期打扫房间,更换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滋生。
- 选择合适的衣物
尽量选择纯棉、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穿化纤、羊毛等容易刺激皮肤的衣物。
- 管理情绪
压力和紧张情绪可能会加重过敏症状,学会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过敏性皮肤病虽然常见且烦人,但只要我们了解它、重视它,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就能有效地控制“痒痒怪”的肆虐,让我们的皮肤保持健康和美丽。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肌肤,享受美好的生活!
(高明敏 郑州市中心医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