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血糖问题日益凸显。对于老年人来说,掌握血糖的 “平衡术”,维持血糖稳定,是保障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一、老年人血糖特点
老年人的血糖调节能力相较于年轻人明显减弱。一方面,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分泌功能也有所衰退,这使得血糖更容易升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这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血糖水平。而且,老年人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相对固定,一旦发生变化,也容易引起血糖波动。
二、高血糖对老年人的危害
(一)微血管病变
持续的高血糖会损害眼睛的微血管,引发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同时,也会影响肾脏的微血管,导致糖尿病肾病,逐渐损害肾功能,甚至发展为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二)大血管病变
高血糖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这会增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的发病风险,对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神经病变
高血糖可引起神经纤维变性,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老年人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症状,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还容易因感觉迟钝而发生意外伤害,如烫伤、摔伤等。
三、稳糖生活的策略
(一)饮食调控
饮食调控是稳糖生活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控制总热量,这需综合老年人身体状况和活动量来计算。比如,身体较虚弱且活动少的老人,热量需求就低。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防止过度进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也关键,主食选燕麦、糙米、玉米等粗粮,其消化吸收慢,能减少血糖波动。蔬菜应是西兰花、芹菜、绿叶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利于血糖稳定。苹果、梨、柚子等低升糖指数水果可适量吃。定时定量进餐不能忽视,可采用三餐两点制,如早、中、晚餐搭配两次小零食,避免血糖忽高忽低,维持稳定状态。
(二)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对老年人稳糖意义重大。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是第一步,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是理想之选。这些运动强度温和,对关节负担小,还能消耗能量、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运动强度和时间要把控好,强度以微微出汗、呼吸稍快为宜,每次约 30 分钟。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前热身可活动关节、提升心率,减少受伤可能;运动后放松能缓解肌肉疲劳。这样能让老年人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运动稳定血糖。
(三)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控制老年糖尿病的重要策略。遵医嘱用药是首要原则,当饮食和运动无法有效控糖时,需使用降糖药。像二甲双胍,适合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磺酰脲类能刺激胰岛素分泌,但要注意低血糖风险。格列奈类作用迅速,适合餐后血糖高者;α - 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病情重的老人可能需胰岛素治疗。用药时要留意副作用,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同时,因常服多种药,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防止影响血糖控制或增加不良反应。
(四)定期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能让老年人更好地掌握自身血糖情况。要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等指标。家用血糖仪为自我测量提供了便利,测量后需认真记录血糖值,并定期反馈给医生。这一系列血糖数据是调整饮食、运动和用药方案的依据。比如,若连续几天空腹血糖偏高,可能需调整晚餐食物种类或减少晚餐后零食;若餐后血糖过高,可考虑调整运动时间或增加运动量,也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以维持血糖稳定。
(五)心理调节
心理调节在老年人稳糖中不可小觑。情绪与血糖密切相关,不良情绪会引起血糖波动。老年人应保持乐观积极心态,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会干扰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胰岛素分泌和血糖代谢。参加社交活动能丰富生活,减少孤独感和心理压力。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下棋等,可转移注意力,使心情愉悦。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是稳糖生活的重要保障。
四、结语
老年人稳糖生活需要从饮食、运动、用药、监测和心理等多个方面入手,掌握血糖的 “平衡术”。这不仅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共同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付艳华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老年学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