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已成为影响许多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提到高血压,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即由遗传、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导致的高血压。然而,还有一种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它的背后隐藏着更为具体的病因。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10%。了解继发性高血压,寻找血压升高的根源,对于有效控制血压、保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多样,涉及广泛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常见的病因包括:
(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自主分泌过多醛固酮,而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低血钾和血浆肾素活性受抑制的临床综合征,常见原因是肾上腺腺瘤、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增生,少见原因为腺癌和糖皮质激素可调节性醛固酮增多症(GRA)。
② 嗜铬细胞瘤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由于过度分泌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
③ 库欣综合征即皮质醇增多症,其主要病因分为ACTH依赖性或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两大类;前者包括垂体ACTH瘤或ACTH细胞增生(即库欣病)、分泌ACTH的垂体外肿瘤(即异位ACTH综合征);后者包括自主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腺瘤、腺癌或大结节样增生。
④ 肢端肥大症是由于垂体肿瘤引起前叶分泌过多生长激素导致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
(二)肾性:
① 肾性肾实质性高血压病因为原发或继发性肾脏实质病变,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其血压升高常为难治性,是青少年患高血压急症的主要病因;常见的肾脏实质性疾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肾病);代谢性疾病肾损害(痛风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系统性或结缔组织疾病肾损害(狼疮性肾炎、硬皮病);肾脏肿瘤(肾素瘤)等。
② 血管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导致患肾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明显增高,引起高血压及患肾功能减退。肾动脉狭窄是引起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患病率占高血压人群的1%~3%。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我国肾动脉狭窄的最常见病因,据估计约为70%,其次为大动脉炎(约25%)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约5%)
(三)心血管结构异常:如主动脉缩窄、动脉瘤等心血管结构异常,会导致血流阻力增加,引起血压升高。这些异常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来改善心血管结构,从而降低血压。
(四)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避孕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这类药物通过影响体内的激素平衡或血管功能,导致血压升高。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有助于降低血压。
(五)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引发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都会导致血压升高。改变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对控制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二、继发性高血压:症状多样,需警惕
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与原发性高血压相似,但也有一些特殊表现。由于病因不同,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也多种多样。例如,由内分泌系统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可能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如多汗、心悸、烦躁等;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可能伴有肾功能减退的症状,如多尿、夜尿增多、水肿等;由心血管结构异常引起的高血压,可能伴有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
此外,继发性高血压还可能伴有一些特殊症状,如视力障碍、抽搐、低热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着高血压背后隐藏着更为严重的疾病。因此,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寻找血压升高的根源。
三、继发性高血压:寻找根源,精准治疗
对于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关键在于寻找血压升高的根源,并针对病因进行精准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策略:
1、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多为良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术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螺内酯可用于控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高血压、低血钾,改善临床症状;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或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控制嗜铬细胞瘤的血压、心动过速、心律紊乱等。
2、肾脏疾病的治疗:对于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如慢性肾炎,应积极治疗肾脏疾病,保护肾功能,有助于控制血压。同时,对于肾动脉狭窄等血管性疾病,可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改善血管结构,降低血压。
3、心血管结构异常的治疗:对于由心血管结构异常引起的高血压,如主动脉缩窄,应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改善心血管结构,降低血压。
4、药物调整:对于由药物引起的高血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使用升压药物,选择对血压影响较小的药物。
5、生活方式的改善:对于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高血压,应通过改善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降低血压。
四、继发性高血压:预防胜于治疗
虽然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多种多样,但预防仍然胜于治疗。以下是一些预防继发性高血压的建议:
1、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健康问题。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3、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已确诊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等原发病,应积极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导致高血压。
4、避免药物滥用: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滥用升压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血压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虽然病因复杂,但通过寻找血压升高的根源,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血压,保护身体健康。预防胜于治疗,关注健康,从改善生活方式做起,让我们共同守护血压,享受健康人生。
(陈玉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内分泌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