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麻醉医生如何确保心脏手术患者的安全?

2023-10-12 01:3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脏手术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医疗操作,麻醉医生不仅要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无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麻醉医生究竟是如何确保心脏手术患者的安全的呢?

一、了解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方法

心脏外科手术麻醉相较于其他手术麻醉更为复杂,这不仅因为患者年龄跨度大、病情复杂且心肺功能受损严重,还因为手术过程中常需采用特殊的麻醉方法——低温体外循环技术。该技术通过引流静脉血至体外进行气体交换,再由机械泵注入体内,以完全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为心脏外科医生创造理想的手术条件。

由于心脏手术特殊,麻醉医生需具备更高的专业技术和要求。体外循环虽能有效支持呼吸和循环,但也可能对各重要脏器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在实施体外循环时,麻醉医生需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保护重要脏器,确保患者安全。此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也被应用于非体外的冠脉旁路手术中。

二、术前评估与准备

在心脏手术之前,麻醉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与准备工作,这是确保手术安全的第一步。

患者病史询问:麻醉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潜在风险。

体格检查:麻醉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测量,以及心脏听诊、肺部听诊等,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

辅助检查:患者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液检查等辅助检查,以进一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疾病。

制定麻醉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麻醉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包括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麻醉深度的控制等。同时,麻醉医生还会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三、术中监测与管理

生命体征监测:麻醉医生会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心电图、体温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麻醉医生会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麻醉深度控制: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的反应,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输注速度,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过浅的麻醉可能导致患者疼痛或意识恢复,而过深的麻醉则可能抑制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循环管理:在心脏手术中,麻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功能,包括心率、血压、心输出量等。必要时,麻醉医生会给予升压药、降压药、强心药等药物,以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呼吸管理:麻醉医生会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包括维持适当的通气量、氧合和呼吸频率。在心脏手术中,患者通常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来支持呼吸。

体温管理:心脏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麻醉医生会采取措施维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以避免因低体温导致的并发症。

输血与补液: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失血情况和液体需求,给予输血和补液治疗,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

四、术后复苏与监测

苏醒管理:麻醉医生会停止给予麻醉药物,并等待患者逐渐苏醒。在苏醒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确保患者能够平稳过渡到术后恢复期。

疼痛管理:心脏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的情况。麻醉医生会给予患者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麻醉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呼吸管理:在术后复苏期间,麻醉医生会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麻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通气情况和氧合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循环管理:麻醉医生会继续监测患者的循环功能,包括心率、血压、心输出量等。必要时,麻醉医生会给予升压药、降压药等药物,以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术后监测:在术后恢复期间,麻醉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监测,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作为患者和家属,了解麻醉医生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有助于增强对手术的信心,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同时,我们也应该感谢和尊重每一位麻醉医生,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辛勤付出,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张欣宇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麻醉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