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有一种看似不起眼的小病菌,却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它就是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小小的“健康破坏者”。
一、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之旅
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堪称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胃酸的强酸性环境是无菌的。然而,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和罗宾·沃伦(Robin Warren)经过艰苦的研究,成功从胃黏膜中分离出了幽门螺旋杆菌,并证实了它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密切关系。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胃部疾病的认识。
二、幽门螺旋杆菌的特点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呈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能够在胃的酸性环境中生存,主要定植于胃黏膜的表面和黏液层之间。幽门螺旋杆菌能够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从而在周围形成一个碱性的“保护罩”,使其免受胃酸的侵蚀。
三、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口-口传播:通过共用餐具、水杯,以及接吻等亲密接触,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2. 粪-口传播:如果粪便中含有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污染水源、食物等,也可能导致传播。
3. 医源性传播:在胃镜检查等医疗操作中,如果消毒不严格,也可能造成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
四、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
别看幽门螺旋杆菌个头小,它带来的影响可不小。
1. 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它会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2.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病菌破坏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得胃酸和胃蛋白酶更容易侵蚀胃壁,形成溃疡。
3. 胃癌:虽然不是所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都会发展为胃癌,但它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的感染和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胃黏膜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癌变。
4. 其他疾病:除了胃肠道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可能与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有关。
五、如何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尿素呼气试验:这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测方法。患者口服含有尿素的试剂,然后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尿素的分解产物,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2. 胃镜及活检:在胃镜检查时,从胃黏膜组织中取样进行病理检查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不仅可以明确是否感染,还能了解胃黏膜的病变情况。
3.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曾经感染过,但不能确定当前是否处于感染状态。
六、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一旦确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应及时进行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四联疗法,即两种抗生素加上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疗程一般为 10 - 14 天。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也应注意预防和筛查。如果一人确诊感染,其他家庭成员也建议进行检测,尤其是有密切接触和共同生活的人。
七、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1. 注意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2. 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共用餐具和水杯。
3. 避免过度亲吻:尤其是家长不要嘴对嘴亲吻孩子。
4. 定期消毒餐具:可以通过高温煮沸等方式消毒餐具,杀灭可能存在的病菌。
总之,幽门螺旋杆菌虽然是一种小小的病菌,但它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了解它、预防它、及时治疗感染,对于维护我们的胃肠道健康至关重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幽门螺旋杆菌,守护我们的健康。
(赵迤璇 郑州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