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可能由交通事故、运动损伤、跌倒等多种原因引起。骨折急救的正确处理对于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并发症以及促进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骨折急救的基本原则、具体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骨折,避免二次伤害。
一、骨折急救的基本原则
骨折急救的首要原则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在处理骨折时,要遵循“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先消除可能致命的风险,如大出血、休克等。此外,骨折急救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确保现场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措施之前,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对伤者和急救人员造成二次伤害。②避免随意搬动:对于怀疑有骨折的患者,应避免随意移动,尤其是受伤的部位,以免加重损伤。③及时止血:如果骨折部位有出血,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④固定骨折部位:及时固定骨折部位,减少骨折部位的移动,减轻疼痛,防止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和组织。⑤尽快就医:骨折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二、骨折急救的具体步骤
①评估现场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措施之前,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对伤者和急救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例如在交通事故现场,要设置警示标志,将伤者移至安全地带,远离车辆和危险物品。②检查伤者情况:呼唤伤者,观察其是否有反应,判断意识是否清醒。观察伤者身体各部位,初步判断骨折的部位和程度。③直接压迫止血:如果骨折部位有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衣物等按压在伤口上,施加适当压力进行止血。④抬高患肢:在止血的同时,将受伤的肢体抬高,使其高于心脏水平,可减少血液回流,有助于减轻肿胀和出血。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骨折部位移动加重损伤。⑤包扎伤口:对于开放性骨折,先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周围的污垢和异物,但不要冲洗伤口内部,以免加重感染。然后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覆盖伤口,进行包扎。包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过紧或过松,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止血和固定的作用。⑥固定骨折部位:固定是骨折急救的关键环节。可以使用现成的夹板或就地取材,如木板、树枝、竹竿等作为固定材料。如果没有合适的固定材料,也可以将受伤的肢体与健侧肢体固定在一起。在不确定骨折情况和没有采取正确固定措施之前,不要随意搬动伤者,以免加重骨折损伤或导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二次损伤。非专业人员不要尝试对骨折进行复位,因为不正确的复位方法可能会加重损伤。⑦冷敷处理: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和减少肿胀。将冷敷物轻轻放在受伤区域上约15-20分钟,但注意避免冻伤皮肤。⑧安全转运:在固定好骨折部位后,应尽快将伤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处理。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碰撞和震动。
三、骨折急救的注意事项
①切勿随意移动伤者:在初步判断为骨折后,应避免随意移动伤者,尤其是受伤部位。如必须移动伤者时,应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避免加重伤情。②止血与包扎要迅速有效:在止血与包扎过程中,要注意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如伤口有大量出血或无法止血时,应及时就医。③固定骨折要正确牢固:在固定骨折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固定方法和材料。固定要牢固可靠,避免骨折端进一步移位和错位。同时,要注意固定力度适中,避免过紧或过松。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或呼吸困难的伤者,要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⑤及时拨打120:在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四、结语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正确的急救处理对于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并发症以及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掌握骨折急救的基本原则、具体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骨折,避免二次伤害。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骨折等意外伤害。如不慎发生骨折,请务必保持冷静,按照上述急救步骤进行处理,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