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术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将治疗器械送达心脏冠状动脉部位,以治疗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手术方法。虽然介入术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管理同样重要,涉及药物服用、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冠心病介入术后注意事项的详细阐述。
1. 药物服用管理
冠心病介入术后,药物服用是预防再狭窄、血栓形成以及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的重要手段。根据术后情况,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以下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这些药物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能够降低血脂,稳定斑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其他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用于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还需继续服用降压和降糖药物。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反复。
2. 合理膳食结构
冠心病介入术后,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预防血管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以降低高血压风险。
低脂饮食:减少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蛋黄、鱿鱼等,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和鱼类。
高纤维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
同时,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保持理想的体重范围。
3. 保持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等,这些运动能够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运动强度:以不引起胸闷、胸痛和气短为度,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
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每周至少进行3-5次。
运动前应进行热身活动,运动后做好放松,避免过度劳累。
4. 戒烟与限制饮酒
吸烟和饮酒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术后患者应坚决戒烟,限制饮酒:
戒烟:吸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术后应立即戒烟。
限制饮酒:饮酒过量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术后患者应限制饮酒,最好戒酒。
5. 卧床休息与观察
术后初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观察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血肿等异常情况:
休息:根据穿刺部位,遵医嘱选择合适的体位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观察穿刺部位:注意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血肿,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肢体活动:桡动脉穿刺患者应避免上肢过度弯曲或提重物;股动脉穿刺患者应避免久蹲或压迫伤口,以免伤口出血。
6. 定期复查与随访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复查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应分别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等检查。
随访内容:根据复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评估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特殊检查:如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以排除血管再狭窄的可能。
7. 控制危险因素
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术后应继续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高血压:定期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在理想范围内。
糖尿病: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按时服用降糖药物,保持血糖稳定。
高血脂:服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肥胖: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减轻体重,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8. 心理与生活调适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应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或参加康复活动来缓解心理压力。
生活调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内容;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获得情感支持。
总之,冠心病介入术后注意事项涉及药物服用、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术后管理,定期复查和随访,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心理和生活调适,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轩慧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