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要命”的腹痛——急性胆囊炎小科普

2024-05-22 08: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我们的身体里,胆囊就像一个小小的“胆汁仓库”,平时默默地储存和浓缩胆汁,帮助我们消化食物。然而,这个小小的器官一旦出了问题,比如患上急性胆囊炎,就会引发让人难以忍受的“要命”腹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急性胆囊炎的那些事儿!

急性胆囊炎概述

急性胆囊炎通常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引起的胆囊炎症。胆囊管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结石。当结石卡在胆囊管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胆囊内的压力就会升高,胆囊壁受到刺激而引发炎症。此外,胆囊息肉、胆囊管狭窄等也可能导致胆囊管阻塞。细菌感染一般是在胆囊管阻塞的基础上发生的,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它们通过血液循环或胆道逆行进入胆囊,在胆汁淤积的环境中大量繁殖,加重炎症反应。

  急性胆囊炎症状

急性胆囊炎的典型症状就是腹痛,这种腹痛常常突然发作,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多位于右上腹,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一般呈持续性,有时会阵发性加剧。患者常常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发热、寒战、黄疸等症状。发热体温可高达 38℃ - 39℃,黄疸则是由于炎症波及胆管,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的,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

如何诊断

对于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一些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在体格检查时,右上腹胆囊区可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氏征阳性,即深吸气时胆囊下移碰到按压的手指,患者会因疼痛而突然屏气。辅助检查方面,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炎症存在;超声检查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等情况,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CT、MRI 等检查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情及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

一旦确诊为急性胆囊炎,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症状较轻、初次发作的患者,可先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胆汁分泌,让胆囊得到休息;静脉补液,补充营养和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给予解痉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症状。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病情逐渐缓解,可在炎症控制后一段时间行胆囊切除术,以防止复发。

而对于病情较重、保守治疗无效、出现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胆囊切除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手术方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胆囊严重粘连等,开腹胆囊切除术可能更为安全可靠。

预防

1、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要避免进食过多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以免刺激胆囊过度收缩,诱发胆囊炎。

2、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肥胖是胆囊结石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胆囊结石又容易引发急性胆囊炎。

3、积极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也能有效降低急性胆囊炎的发病风险。

结语:急性胆囊炎虽然会带来“要命”的腹痛,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它对我们健康的威胁。当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等疑似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胡玉锋 新县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