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急性肠胃炎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个病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容易碰到的,最近消化内科也时常接诊此类患者,今天就跟大家好好科普一下这个常见病,一起去了解关于它的病因以及预防与治疗的方法。
一、什么是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指多种因素造成的胃肠道的急性炎症,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 感染性一般由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感染所致;
● 非感染性可由冰冷辛辣刺激、药物、酒精等对胃肠道刺激所致。
轻症的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
较重的患者可出现脱水、发热、电解质紊乱等,大便数次至数十次。大量水样便,少量黏液,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
如出现低血钾,可有腹胀,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则低热或高热,烦躁不安进而精神不振,意识蒙眬,甚至昏迷。
因此,千万不要把肚子疼不当一回事!
二、如何诊断是否得了急性肠胃炎?
1. 病史和症状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饮食史、药物使用史等,并结合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弹性、腹部体征(有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或减弱)等。
3.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提示病毒感染。
● 粪便常规和培养:有助于明确病原体类型。
● 生化检查:如电解质、肝肾功能等,以了解患者的脱水和内环境紊乱情况。
4. 影像学检查
一般情况下,急性肠胃炎不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但对于症状严重、持续不缓解或怀疑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腹部超声、CT 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三、急性胃肠炎“找上门”怎么办?
1. 禁食
上吐下泻的状态下,还想着吃香的喝辣的那就是“作死”。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改为流质饮食,必要时暂时禁食,以利于胃肠道的功能恢复。
2. 补液
预防和治疗脱水是治疗急性肠胃炎的重中之重。能口服补液的尽量口服,但并不是指喝白开水,而是喝糖盐水。喝大量白开水会稀释掉体内的电解质,造成抽筋等“水中毒”的症状。糖盐水一般可用药店卖的补液盐,也可自行配制:白开水500ml+蔗糖10g(2小勺)+盐1.75克(约铺平啤酒瓶盖的一半)。脱水明显的患者,不要犹豫,去医院及时静脉输液治疗。
3. 对症下药
针对腹痛可用颠茄合剂等解痉药;呕吐时给予胃复安等止吐药;腹泻不止可适时使用蒙脱石进行止泻。但需要明白的是,急性肠胃炎的呕吐、腹泻,是人体再正常不过的防御反射。因此,不要太急于服用止吐或者止泻的药物,否则有害物质不能迅速排出体外,而导致毒素吸收入血,那往往让病人更受罪。
4. 抗生素使用
如有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谨慎,因为急性胃肠炎最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不合理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只会加重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病程病情被人为地延长或加重。
四、如何预防急性胃肠炎?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不洁、变质的食物,餐具要定期消毒,保持厨房卫生。
合理膳食: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避免暴饮暴食。
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避免滥用药物: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患急性肠胃炎的风险。
温馨提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出现任何不适,一定要注意甄别,并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及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王艺 河南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