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胰岛素使用误区解析:避免走进控糖盲区

2024-08-10 02:1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中极为关键的药物,对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胰岛素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深入解析胰岛素使用误区,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避免走进控糖盲区,是保障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要环节。

一、误区一:胰岛素用上就停不了

许多患者认为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就意味着终身依赖,再也无法摆脱。实际上,对于部分 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可能是一种阶段性的需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作期、围手术期、妊娠糖尿病或出现严重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时,使用胰岛素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血糖,帮助患者度过难关。而当这些特殊时期过去,患者的血糖稳定,胰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后,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可以逐渐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甚至转换为口服降糖药物继续治疗。例如,一些初诊为 2 型糖尿病且血糖过高的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后续就有可能仅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口服降糖药就能良好地控制血糖。

二、误区二:胰岛素注射剂量越大降糖效果越好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错误观念。胰岛素的剂量必须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精准调整,并非剂量越大越好。如果盲目地加大胰岛素注射剂量,会使体内胰岛素水平过高,从而引发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它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昏迷、抽搐,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而且,长期反复发生低血糖还会对大脑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系统健康。正确的做法是,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饮食摄入量、运动量以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多方面因素,逐步调整胰岛素剂量,以达到安全、有效的血糖控制目标。

三、误区三:胰岛素可以随意更换品牌或剂型

不同品牌、不同剂型的胰岛素在药物成分、起效时间、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随意更换胰岛素品牌或剂型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过大,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例如,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其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而长效胰岛素则侧重于提供基础胰岛素水平,作用时间持久。如果患者将短效胰岛素误换成长效胰岛素,可能会出现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反之,若将长效胰岛素换成短效胰岛素,又可能导致夜间或空腹血糖升高。因此,在需要更换胰岛素品牌或剂型时,患者务必在医生或药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并且在更换过程中要加强血糖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四、误区四:胰岛素注射部位随意选且不轮换

胰岛素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常见的注射部位有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然而,有些患者在注射时随意选择注射部位,且不注重轮换,这是不正确的。不同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血液循环速度以及胰岛素吸收速率都有所不同。腹部的皮下脂肪较厚,胰岛素吸收速度相对较快且较为均匀,适合注射短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大腿外侧和上臂外侧的胰岛素吸收速度稍慢,可用于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臀部的吸收速度最慢,一般较少选用,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考虑。如果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效果,进而使血糖控制不稳定。患者应制定合理的注射部位轮换计划,例如将腹部划分为四个象限,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轮换注射;大腿和上臂也可进行类似的分区轮换,以确保胰岛素能够均匀、稳定地被吸收。

五、误区五:打了胰岛素就可以不控制饮食和运动

胰岛素虽然是控制血糖的有力武器,但绝不是万能的。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否使用胰岛素,都必须严格遵守。如果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肆意增加饮食摄入量,尤其是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或者减少运动量,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那么即使注射了胰岛素,血糖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过多的能量摄入会使血糖升高,加重胰岛素的负担,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波动加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会大大增加。相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规律的运动锻炼能够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其降糖效果,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药物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六、误区六:胰岛素只要放在冰箱就万事大吉

胰岛素的储存条件对其药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未开封的胰岛素确实需要储存在 2 - 8℃的冰箱冷藏室内,但不能冷冻,因为冷冻会使胰岛素变性失活。而已经开封使用的胰岛素,在室温下(不超过 25℃)一般可以保存 28 天左右。如果患者错误地认为胰岛素只要放在冰箱就不会有问题,将已开封使用的胰岛素长时间放在冰箱冷藏,频繁的温度变化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稳定性和药效。此外,在携带胰岛素外出时,也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其储存温度。例如,可以使用专门的胰岛素冷藏盒或冰袋,但要注意避免胰岛素直接接触冰袋,防止局部温度过低而使胰岛素受损。

七、误区七:自行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而不咨询医生

有些患者过于自信,仅凭自己监测的血糖结果就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而不咨询医生。虽然血糖监测是调整胰岛素剂量的重要依据,但血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疾病等。患者自行调整剂量时,可能无法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剂量调整不当,使血糖出现大幅波动。正确的做法是,患者在发现血糖异常时,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血糖值、饮食情况、运动情况、身体不适症状等,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医生。医生会综合分析这些因素,结合患者的整体病情,制定出合理的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是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患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常见的使用误区,在医生和药师的专业指导下,正确使用胰岛素,严格遵循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要求,加强血糖监测,合理调整胰岛素剂量,确保血糖得到安全、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走向健康的控糖之路。

(裴阳楠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调剂科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