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胸壁畸形,主要表现为胸骨连同两侧肋骨向内向后凹陷,形状类似漏斗,因此得名。以下是对漏斗胸及其对心肺功能影响的详细解析。
一、漏斗胸的定义与病因
漏斗胸是前胸壁胸骨中下部及其两侧肋骨异常向后凹陷呈漏斗样胸廓畸形,最深处位于胸骨剑突根部。这是一种先天性胸壁畸形,男性多见,小儿发生率约为1/1000。漏斗胸的具体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膈肌中心腱短缩、呼吸道阻塞、部分前方膈肌肌肉纤维化、骨和软骨发育障碍、结缔组织异常以及遗传因素等。
漏斗胸在生后早期可能不明显,约90%的患儿在1年后才被发现。此外,漏斗胸的临床表现也因人而异,部分婴儿或幼儿可能无症状,而学龄前患儿则可能出现气短、乏力、心悸、胸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运动后出现,也可以在休息时出现。同时,漏斗胸患儿还可能伴有进食减少、身体发育迟缓、频繁的呼吸道感染以及逐渐加重的心理障碍等问题。
二、漏斗胸的分类
根据前胸凹陷的范围、畸形状态,漏斗胸可分为以下四种临床类型:
常见型:胸骨下陷范围在1/3长度以上,平仰卧位时,陷窝内可盛水40~80ml左右,深度3~4cm。这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约占80%。
扁平型:漏斗面积大而浅,多呈舟状或浅盆状,其凹陷自胸骨柄开始,直至剑突。这类患儿多数合并扁平胸,“漏斗胸体征”也较明显,临床发病约占10%。
凹陷型:主要是胸骨下1/3区域凹陷,漏斗小、深,胸廓、体形改变不大,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小,临床仅占10%以下。
混合型:以漏斗胸为主,同时合并胸壁某部位的凸起,有时和鸡胸并存,临床极少见,约占5%。
以上四种类型均可伴有胸骨不同程度的旋转、双侧胸壁不对称、高低不一、肋缘外翻以及凹陷深浅的不同。
三、漏斗胸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漏斗胸会对心肺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源于胸骨的凹陷导致的胸腔空间变小,从而对心肺造成压迫。
对心脏的影响:
心脏受压移位:漏斗胸使心脏受到压迫,可能导致心脏移位,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脏舒张和收缩受限: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可能受到限制,引起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等问题。长期的心脏受压还可能导致心脏结构的改变。
心输出量减少:心脏受压还可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对肺部的影响:
肺扩张受限:漏斗胸使肺的扩张受到限制,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肺活量降低:由于肺扩张受限,患者的肺活量可能降低,导致呼吸急促、容易疲劳等表现。
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漏斗胸患者可能频繁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在活动时气喘症状更加明显。
此外,漏斗胸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胸廓的畸形会限制胸廓的正常扩张,影响肺部的发育和呼吸功能,进而影响身体的整体发育。长期的心肺功能受损还可能导致心肺疾病的发生,如心力衰竭、肺心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四、漏斗胸的治疗与护理
对于漏斗胸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手术治疗主要通过Nuss手术或Ravitch手术等方式进行矫正;非手术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负压吸盘治疗等方法,但效果相对有限。
在护理方面,漏斗胸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促进伤口愈合和体力恢复。
避免剧烈运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心脏和肺部的负担。
心理支持:由于漏斗胸可能给患者带来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综上所述,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胸壁畸形,对心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护理和监测,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张东良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医院 胸心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