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锻炼是一个系统而有序的过程,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平衡和协调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建议,以指导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如何有序开展康复锻炼:
1康复锻炼的基本原则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当脑卒中影响到控制身体运动的区域时,就会导致偏瘫,即一侧身体无法正常活动。偏瘫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压力。但是,请记住,偏瘫并不是终点,而是康复的起点。所以把握以下原则:⑴尽早开始:脑卒中后,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以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风险。⑵循序渐进:康复锻炼应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动作和日常生活活动。⑶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偏瘫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⑷全面训练:康复锻炼应包括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协调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2康复锻炼:重启身体的“按钮”
那么,如何有序地开展康复锻炼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⑴卧床期间的康复锻炼 :①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②关节活动训练: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如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屈伸运动,以维持关节活动度。③日常生活运动训练:在床上完成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逐步增加训练难度。⑵站立和步行训练:①坐位训练:首先进行坐位耐力持久训练,逐步增加坐位时间和稳定性。②站立训练:在患者能够稳定坐位后,进行站立平衡训练,如扶墙站立、扶物站立等。③步行训练:在站立平衡稳定后,逐步进行步行训练,如平行杠内步行、扶拐步行等。⑶上肢功能训练:①肌肉力量训练:利用复式墙拉力器、肩关节回旋训练器或滑轮吊环训练器进行患侧上肢肌力训练。②协调性训练:进行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精细动作训练,以及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⑷平衡和协调性训练:①平衡板训练:利用平衡板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站立和行走稳定性。②协调性训练:进行简单的体操、舞蹈等协调性训练,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协调性。⑸日常生活能力训练:①自我照顾:训练患者自己完成洗脸、刷牙、洗澡等日常活动。②家务活动:训练患者进行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扫地、擦桌子等。
3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康复之路可能会充满挑战和困难,但请记住,坚持与希望同在。每一步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因为每一次的进步都意味着你离恢复正常生活更近了一步。同时,也要记得以下几点:⑴手法正确:确保康复锻炼的手法正确,避免造成损伤。家属辅助训练前要在医生指导下学习掌握正确手法。⑵幅度到位:训练时的幅度要到位,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但不要过度增大幅度,以免造成损伤。⑶避免损伤:注意观察患者训练时的反应,避免因用力不当等原因导致肌肉或肢体的损伤。⑷定期复查: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要按时去复查,由医生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⑸心理支持: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
总之,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锻炼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遵循康复锻炼的基本原则、采取具体的康复步骤以及注意相关事项,患者可以逐步恢复肌肉力量、平衡和协调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刘银强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