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然而,有些疾病却在无声无息中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主动脉瘤就是其中之一。主动脉瘤,顾名思义,是主动脉上的一种瘤样扩张,它如同一个隐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周血管介入手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微创、有效的“加固”方法,可以有效预防主动脉瘤的破裂。
一、认识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局部或普遍扩张,其直径超过正常值的50%以上,多发生于肾动脉水平以下,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其他病因包括创伤、感染、梅毒、先天发育不良和大动脉炎等。
主动脉瘤可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按结构),囊状动脉瘤和梭形动脉瘤(按形态),以及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动脉瘤、降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按发生部位),随着病程发展,主动脉瘤可能破裂、形成腹壁血栓或继发感染。
二、主动脉瘤的危害
主动脉瘤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其破裂的风险上。一旦瘤体破裂,患者将面临生命危险。此外,主动脉瘤还可能压迫周围的器官和组织,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掩盖主动脉瘤的真实病情,延误治疗。
三、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微创“加固”
面对主动脉瘤这一威胁,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进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前,患者需经历一系列严谨的术前准备,包括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手术风险,定制个性化手术方案,并通过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影像学检查精确掌握主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手术当天,患者在手术室接受全身麻醉,确保无痛舒适;麻醉生效后,手术部位经过严格消毒以防感染。随后,医生谨慎地在患者大腿根部(股动脉)或上臂(肱动脉)穿刺,插入导管作为手术通路,引导医疗器械进入血管。利用X射线或CT扫描,医生精确引导导管至主动脉瘤位置,注入造影剂清晰显示瘤体及周围血管结构,为手术计划提供精准依据。最后,医生选取匹配的钛记忆合金支架人工血管,通过导管输送至主动脉瘤处,精确释放并紧密贴合主动脉壁,完全覆盖瘤体破口及扩张部分,有效隔绝瘤体与血流接触,预防破裂风险。
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或病房进行一段时间的术后监测。医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等,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患者还需要服用一段时间的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在恢复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康复训练。
四、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优势与风险
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外周血管介入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它属于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恢复快;手术过程相对简单,操作时间短;能够精确地定位病变部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高。然而,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外周血管介入手术也不例外。它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出血、感染等。
五、术后康复与护理
术后康复与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呼吸功能训练等,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到医院复查等。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高蛋白的原则,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在情绪方面,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在复查方面,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外周血管介入手术这一微创“加固”方法,主动脉瘤患者得以有效预防破裂风险,并在术后科学的康复与护理下,重获健康生活的希望。
(汪子文 濮阳油田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