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孕期“甜蜜负担”:妊娠期糖尿病的应对策略

2023-11-09 16: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孕期是每位准妈妈充满期待和喜悦的时光,但与此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甜蜜负担”。本文将详细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准妈妈们科学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它与妊娠前已确诊的糖尿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不同,通常发生在妊娠中、晚期,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大约在2%到10%之间,亚裔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年龄、孕前体重、家族史和孕期体重增加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二、妊娠期糖尿病的成因

妊娠期间,孕妇体内会产生一系列激素变化,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这些激素会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使胰岛素的效应减弱。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身体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当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以抵抗这些激素时,血糖就会升高,从而引发妊娠期糖尿病。

三、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通常在妊娠24到28周之间进行,常用的方法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孕妇需要在空腹状态下喝下75克葡萄糖水,然后分别在1小时和2小时后测量血糖水平。如果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血糖≥10.0mmol/L,或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其中一项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就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四、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对孕妇自身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1、巨大儿:孕妇高血糖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环境,导致胎儿生长速度加快,形成巨大儿。巨大儿不仅增加难产和剖宫产的风险,还可能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等问题。

2、胎儿窘迫:高血糖可能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导致胎儿缺氧,出现胎儿窘迫。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还可能影响胎儿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3、胎儿畸形:妊娠期糖尿病还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常见的畸形包括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畸形。

4、孕妇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更容易患上孕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等疾病,还可能导致羊水过多,增加胎膜早破、早产的风险。

五、妊娠期糖尿病的应对策略

虽然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带来诸多风险,但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适量运动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有效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健康。

1、饮食管理

低糖、低脂、高纤维:孕妇应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避免高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主食可以选择粗粮,如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等,减少白米饭、白面包等精细粮食的摄入。

(1)少食多餐:建议孕妇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血糖升高。每天摄入的总能量应根据孕妇的体重和活动水平来调整,确保既满足胎儿生长需要,又不使血糖过高。

(2)食物交换法:通过食物交换份的方式调整饮食结构,使饮食更加多样化且营养均衡。比如,1个大鸡蛋可以换成瘦肉50克或豆腐100克,以避免食谱过于单调。

运动管理

(3)适量运动:适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水平。建议孕妇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或孕妇瑜伽。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导致跌倒的活动。

(4)循序渐进:运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2、药物治疗

(1)胰岛素治疗: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目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口服降糖药:在某些情况下,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也可作为替代治疗,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定期监测血糖

(1)定期产检: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期糖尿病。如果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和管理,定期监测血糖。

(2)血糖监测频率:不需要药物治疗的孕妇每周至少监测一天空腹及三餐后血糖;需要药物治疗的孕妇,每周至少监测2~3天的三餐前后血糖。

4、产后管理

(1)OGTT复查:产后6~12周再次进行OGTT检查,评估糖代谢状态。之后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和干预异常情况。

(2)母乳喂养: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母亲和孩子未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建议产后尽可能进行母乳喂养。

妊娠期糖尿病虽然可能给准妈妈和宝宝带来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重视起来,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健康。希望每位准妈妈都能顺利度过孕期,迎来健康可爱的宝宝!

 

(朱晓雪 周口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