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治疗眩晕的方法:针灸、推拿与草药的应用

2024-12-20 01:5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头晕、失去平衡感或周围物体旋转的感觉。眩晕的成因复杂,可能与内耳、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在中医理论中,眩晕被视为气血不足、阴阳失衡或经络阻塞等问题的表现。中医治疗眩晕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针灸、推拿和草药的应用尤为重要。

一、针灸疗法

1. 针灸的基本原理

针灸是一种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营卫气血,调节身体功能。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一条条经络,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维持身体的健康。当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包括眩晕。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2. 常用穴位

在治疗眩晕时,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

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心,前发际线正中直上5寸,是调理全身气血的重要穴位。针灸百会穴可以帮助提升阳气,改善循环,缓解眩晕。

风池穴: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能够疏风解表,促进气血运行,适用于因外感风邪导致的眩晕。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针灸此穴有助于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头维穴:位于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能调节头部气血,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眩晕。

 

内关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作用,对于因情绪紧张、焦虑等引起的眩晕有缓解作用。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太冲穴能平肝熄风、清热利湿,对于肝阳上亢型眩晕有一定的疗效。

3. 针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针灸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放松心情,配合医生的操作。通常情况下,针灸疗程为每周2-5次,具体频率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疗效。

二、推拿疗法

1. 推拿的基本原理

推拿是中医的一种手法治疗方式,通过对身体特定部位的按压、揉捏、推拉等手法,来调整身体的气血和经络。推拿不仅可以缓解肌肉紧张,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的整体状态,从而有效缓解眩晕症状。

2. 常用手法与穴位

在治疗眩晕时,推拿师通常会针对以下部位进行操作:

头面部穴位:按摩印堂穴、百会穴、太阳穴和风池穴等,可以舒缓压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眩晕。

颈部推拿:通过轻柔的推拿手法,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改善颈椎的血液供应,减少因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肩背部推拿:肩部和背部的推拿可以放松肌肉,缓解颈肩部的压力,改善整体的身体状态。

3. 推拿疗法的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手法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治疗时,患者应保持放松,避免在进食后立即进行推拿,以免影响消化。推拿疗程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灵活调整,通常每周1-2次为宜。

三、中药治疗

1. 中药治疗的基本原理

中药治疗眩晕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病因和症状,选择相应的方药进行治疗。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往往与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肝阳上亢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治疗时需要针对具体的证型进行药物选择。

2. 常用中药及方剂

肝阳上亢型:患者可能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易怒等,舌红苔黄,脉弦或数。主要病因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可选择天麻钩藤饮加减,具有平肝潜阳、清火息风的作用。

气血两虚型:患者常感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主要病因为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可选择归脾汤加减,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养心的作用。

肾精不足型:患者眩晕日久不愈,可有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健忘,两目干涩等症,或有遗精滑泄,或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形寒肢冷,舌质淡嫩,苔白,脉弱尺甚。主要病因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可选择左归丸加减,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作用。

痰湿中阻型:患者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等症,舌苔白腻,脉濡滑。主要病因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可选择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具有燥湿化痰,平肝熄风的作用。

瘀血阻窍型:患者眩晕可兼有头痛、健忘、失眠、耳鸣耳聋等症,面唇紫暗,舌黯有瘀斑,脉涩或细涩。主要病因为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可选择通窍活血汤加减,具有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的作用。

3. 中药治疗的注意事项

中药治疗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患者应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以免影响疗效。

四、生活与饮食调理

除了针灸、推拿和中药治疗,日常生活中的调理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生活与饮食调理的建议: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整体状态,减轻眩晕症状。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饮食调理:饮食有节,防止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醇酒及过咸伤肾之品,尽量戒烟戒酒。

情绪管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适当进行心理疏导,防止七情内伤。

结语

中医治疗眩晕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针灸、推拿和草药的应用。这些治疗方法不仅注重症状的缓解,更强调从根源上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提升气血。每位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是独特的,因此在治疗眩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许多眩晕患者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孙文 河南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