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作为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咀嚼、吞咽、言语等重要功能,还直接关联到我们的整体健康状况。然而,口腔肿瘤这一疾病却常常被人们忽视,直到症状严重时才引起重视。口腔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长期口腔炎症、口腔黏膜白斑、红斑等癌前病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遗传因素等。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了解并预防这些可能导致口腔肿瘤的口腔疾病。
一、认识口腔肿瘤
口腔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范围内的肿瘤,包括唇、舌、颊、口底、牙龈、腭等部位。这些肿瘤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危害,而恶性肿瘤则可能迅速扩散,威胁生命。口腔肿瘤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口腔疼痛、溃疡、出血、肿块等症状。
二、警惕口腔癌前病变
口腔癌前病变是指那些可能发展为口腔癌的病变。这些病变虽然不一定是癌,但具有潜在的癌变风险。
口腔溃疡:长期不愈合的口腔溃疡是口腔肿瘤的一个重要信号。正常的口腔溃疡通常在两周内会自行愈合,但如果溃疡持续存在,甚至逐渐扩大,就需要警惕了。
口腔肿块:口腔内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或硬结,尤其是那些逐渐增大的肿块,应引起高度重视。
淋巴结肿大:口腔肿瘤可能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那些无痛性、质地坚硬的淋巴结。
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黏膜白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病变,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斑块。这些斑块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增大,甚至发生癌变。
口腔黏膜红斑:与白斑不同,红斑的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红色或鲜红色的斑块。红斑的恶性程度往往更高,更容易发展为口腔癌。因此,一旦发现红斑,应立即就医。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这是一种由于长期咀嚼槟榔等刺激性物质导致的口腔黏膜病变。纤维化会使口腔黏膜变硬,失去弹性,严重时可能导致张口困难。此外,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还可能增加口腔癌的风险。
三、不良生活习惯与口腔肿瘤
不良生活习惯是口腔肿瘤的重要诱因之一。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对口腔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增加口腔癌的风险。长期吸烟的人更容易患上口腔癌。
饮酒:酒精也是口腔癌的诱因之一。过量饮酒会导致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增加癌变的几率。同时,酒精还可能加速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不健康的饮食:长期食用油炸、烧烤等高温烹调的食物,以及过硬、过烫的食物,都可能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增加口腔癌的风险。此外,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也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增加癌变的风险。
四、如何预防口腔肿瘤
预防口腔肿瘤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下是一些预防口腔肿瘤的建议: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和潜在病变。口腔科医生可以通过专业的检查手段,如口腔镜、X线等,帮助患者发现口腔内的异常变化。
保持口腔卫生: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洗牙,以减少口腔细菌滋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口腔炎症和感染的风险,从而减少口腔癌的诱因。
避免有害物质:戒烟、限酒,避免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口腔癌的风险。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胡萝卜、蛋黄、坚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口腔黏膜的抵抗力,减少癌变的风险。
控制慢性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口腔黏膜的健康状况,增加癌变的风险。
不自行滥用药物: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口腔肿瘤的风险。如有必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加强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口腔肿瘤的风险。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从而增加口腔肿瘤的风险。
口腔肿瘤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了解并预防这些可能导致口腔肿瘤的口腔疾病,就能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口腔健康,及时就医治疗口腔疾病,以免延误病情。
(王志强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