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一本特别的“成长日记”

2024-12-30 19: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院的某个角落,有一个被温暖和希望笼罩的地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这里住着一群特殊的小生命,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在这个充满爱与专业的地方,医护人员为每位早产儿准备了一本特别的“成长日记”,这本日记不仅记录了早产儿的生命体征、治疗方案和护理要点,更重要的是,它也记录着早产儿每一次的努力和进步,成为了他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初次见面,你如此娇小

当早产儿第一次被放入保温箱时,他们的身体显得格外娇小,我们各项护理操作都非常温柔和谨慎,从病房环境到每一个细节操作都能体现我们对早产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护,当患儿入住到暖箱,我们会根据胎龄体重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然后人为模拟黑夜白天光线变化,为暖箱配备遮光罩,另外,我们病房都安装了噪声分贝仪,严格控制噪音,确保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此时,早产儿的各方面生命体征可能还不稳定,需要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适应这个世界。

第一次尝试吃奶

经过几天的治疗和护理,早产儿的身体状况逐渐稳定下来。我们医师开始尝试开奶。对于机械通气的患儿,我们会用妈妈的初乳为患儿进行口腔免疫治疗,然后对于早期胎龄比较小、吞咽功能不好及特殊情况的,我们会使用胃管进行鼻饲喂养,后期我们会根据患儿情况进行吞咽功能的评定和训练,早产儿每一次成功的吞咽都是对医护人员努力的肯定,看着早产儿一点点学会自己经口吃奶,吸吮力越来越强,当看到他们吃奶时露出的满足表情,我们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

一点点进步,自由的呼吸

随着早产儿病情的不断好转,一切都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早产儿刚出生时需要呼吸机帮助他们维持呼吸,后来经过医护人员一段时间的精细化治疗和护理,宝宝撤掉了呼吸机,这段历程艰辛而难忘,数不清的日夜,每一次吸痰,每一次翻身机械拍背,每一次的雾化,每一次的试撤机,失败后的成功,是我们医护人员与早产儿的双向奔赴,我们欣喜于他们的坚强和进步,这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让我们医护人员和家属看到了希望。

第一次微笑

在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的日子里,我们见证过无数张笑脸,有时候是撤了呼吸机好似胜利的微笑,有时候是吃奶后满足的微笑,有时候是做了美梦的偷笑,有时候是欢腾着小手小脚调皮的微笑,他们也在为自己骄傲吧,曾经一只手都可以托起的娃娃已经成了一个肉呼呼的宝宝,当我们看到这些小小的生命露出笑脸时,整个病房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个微笑短暂而微弱,但它却传递着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希望的力量。

体重开始增加

体重的增加是早产儿成长的重要标志。每天我们都会给患儿量体重,我们见证了无数宝宝从开始的柔弱娇小变得强壮而有肉感,我们清晰记得今天的他增加了几克,记得他吃几十毫升的奶量,我们坚信每一克体重的增长,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是迈进光明的重要一步。当早产儿的体重逐渐增加,这也意味着他们的身体正在逐渐恢复健康。我们医护人员和家属都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

爱的传递——回家

父母是早产儿成长道路上的坚强后盾。他们虽然无法时刻陪伴在早产儿身边,但他们的爱和关怀却从未缺席。在早产儿住院期间,有的家属不辞辛苦的奔波为患儿送母乳,有的父母每天都来病房做袋鼠式护理,有的家属则是在远方和患儿进行远程探视,有的父母给孩子在心愿便利贴写上鼓励的话语,父母们用着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意,最后经过医护人员和早产儿家属的共同努力,大多数早产儿都能够顺利度过难关,回归父母的怀抱。

我们的心愿

每一位早产儿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天使,作为早产儿的守护者,我们力求于更精进的技术和护理服务,我们确信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会怀着永远的热忱和真心,用爱和希望为早产儿搭建一座成长的桥梁。

(黎明慧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科 主管护师⁄总务护士)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