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小板失踪案:EDTA背后的隐形力量

2024-12-19 03: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血小板作为血液内最小细胞成分,对于保证机体生理健康意义重大。然而,有时在血常规检测中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异常降低的情况,即所谓的“血小板失踪案”。经过研究发现,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种名为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抗凝剂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解析:

一、EDTA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

EDTA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被国际血液标准委员会(ICSH)推荐为血细胞分析仪首选的抗凝剂。在血常规检测中,EDTA能够防止血液凝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通过采用静脉采血2ml,置于EDTA抗凝的真空管中,可以快速、简便和智能地得出检测结果。

二、EDTA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然而,少数正常人的血小板中的特殊蛋白能被EDTA诱导发生凝集。这样一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就会错误地判断这些聚在一起的血小板,把它们排除在血小板之外,从而导致血小板的计数呈现假性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三、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特点

特定人群: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主要发生在少数正常人中,大概占0.07%~0.20%。这些人群体内的血小板一旦离开人体,碰到EDTA就会自发地组成一个个小团体,紧紧地围在一起。

检测结果异常:使用EDTA抗凝管进行检测时,血小板计数会异常降低。但是,如果使用其他抗凝剂(如枸橼酸钠)进行检测,血小板计数则会恢复正常。

无临床表现: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种体外的假性降低,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不适,也不需要任何治疗。

四、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诊断

对于怀疑存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诊断:

更换抗凝剂:使用不同的抗凝剂(如枸橼酸钠)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如果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则提示存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显微镜观察:制作血涂片并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形态和分布。如果镜下可见明显的血小板小团分布,则进一步证实了EDTA导致的血小板聚集。

五、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对于确诊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抽血时应及时告诉抽血的医务人员,以便他们选择适当的抗凝剂进行检测。同时,患者也需要了解这种假性减少的原因和性质,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治疗。

六、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因素

除了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例如:

采血不顺畅或反复抽血:这可能导致血液标本产生凝集,从而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抗凝管中注入的血量过大:超过抗凝剂的能力,标本可能会有凝集。

大血小板的影响:大血小板有可能被误认为红细胞或白细胞而纳入红细胞或白细胞计数,使血小板计数结果降低。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双氢克尿噻)可引起药源性血小板计数减少,停药后一段时间可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血小板失踪案”背后往往隐藏着EDTA抗凝剂的影响。了解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和诊断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解读血常规检测结果,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治疗。同时,也需要关注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因素,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甄洋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 检验科 中级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