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苦,甚至可能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在社区家庭中,做好护理工作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足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了解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使下肢神经和血管受到损伤,导致足部感觉减退、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等病变,这就是糖尿病足。其初期可能表现为足部皮肤发凉、麻木、刺痛、感觉迟钝,或者出现脚部畸形,如爪形趾、锤状趾等;随着病情发展,足部可能出现水泡、破损,伤口不易愈合,进而引发感染,严重时会影响到肌肉和骨骼,威胁到肢体的存活。
二、家庭护理秘籍
1. 足部日常检查:每天都要仔细检查双脚,查看是否有红肿、水泡、破损、溃疡、皮肤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尤其要注意足底、脚趾间等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可以使用镜子辅助检查脚底,或者请家人帮忙查看。同时,还要检查鞋子内部是否有异物,防止硌伤脚。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哪怕是微小的伤口,都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2. 足部清洁卫生:保持足部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 37℃ - 40℃左右,避免烫伤皮肤,因为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减退,对温度不敏感,容易被烫伤而不自知。使用温和的中性肥皂,洗脚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脚趾间,要保持干燥,防止滋生细菌和真菌。避免长时间泡脚,一般洗脚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为宜。
3. 足部皮肤护理:洗完脚后,可以涂抹一些滋润的护肤霜或凡士林,但要注意不要涂抹在脚趾间,以免过于潮湿引发真菌感染。对于皮肤干燥、龟裂的部位,可适当增加涂抹次数,以保持皮肤的柔软和弹性,防止皮肤破裂。如果足部已经出现干裂,不要强行撕扯死皮,可用剪刀小心修剪,但要避免剪伤周围皮肤。
4. 合适的鞋袜选择:鞋子要选择舒适、宽松、透气、鞋底柔软且有良好支撑性的款式,避免穿高跟鞋、尖头鞋或过紧的鞋子,以免挤压脚部,影响血液循环和造成足部损伤。新鞋在初次穿着时,时间不宜过长,要逐渐适应。袜子应选择棉质、吸汗、透气的袜子,每天更换,保持足部干爽。避免穿有补丁或粗糙缝线的袜子,防止摩擦足部皮肤。
5. 适度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每天坚持 30 分钟左右,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防止足部过度疲劳。运动时要穿合适的鞋子和袜子,并注意保护足部,避免受伤。如果足部已经出现溃疡、感染等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必要时可能需要暂时减少活动量,待伤口愈合后再逐渐恢复运动。
6. 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确保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同时,要注意饮食控制,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合理分配三餐,避免暴饮暴食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如糖果、糕点、饮料等;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保持营养均衡,有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糖尿病足的家庭护理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和细心呵护。通过做好足部日常检查、清洁卫生、皮肤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适度运动锻炼以及严格控制血糖等措施,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发现足部问题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张婧 平舆县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