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电图小课堂:如何读懂心跳的密码

2024-10-08 08: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电图(ECG)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变化,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依据。心脏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流,心电图仪能够捕捉到这些电流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从而揭示心脏的健康状况。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读懂心电图,包括常见异常波形和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常见异常波形及解读

1.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超过100次/分。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正常,每个心动周期(P-P间期)小于3个大格(15个小格)。窦性心动过速可能是生理性的,如运动、情绪激动等,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低于60次/分。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正常,每个心动周期(P-P间期)大于5个大格(25个小格)。窦性心动过缓可能是生理性的,如运动员、老年人等,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房性期前收缩

心房提前发生的一次激动。心电图上表现为在正常的P波之前,出现一个提前的P波,其后跟随一个正常的QRS波群。房性期前收缩可能是功能性的,也可能是器质性的,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4.室性期前收缩

心室提前发生的一次激动。心电图上表现为在正常的QRS波群之前,出现一个提前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其后通常有一个较长的代偿间歇。室性期前收缩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

5.心房颤动

心房肌的快速而不规则的颤动波。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间距不均的F波。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导致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6.心室颤动

心室肌的快速而不规则的颤动波。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波。心室颤动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极度危险,应及时进行电除颤治疗。

7.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心电图上表现为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以及T波倒置。心肌梗死的部位不同,心电图表现也有所差异。例如,前壁心肌梗死通常表现为V1至V6导联的Q波增宽和ST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则表现为Ⅱ、Ⅲ、AVF导联的Q波增宽和ST段抬高。

8.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肌因供血不足而发生的缺氧状态。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下移(压低)和T波低平或倒置。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不同,心电图表现也有所差异。例如,轻度心肌缺血可能仅表现为ST段轻微下移和T波低平;重度心肌缺血则可能导致ST段明显下移和T波倒置。

二、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1.诊断心脏病

心电图能够发现并协助诊断许多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通过分析心电图上的异常波形,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心脏病变的性质和部位。

2.评估心脏功能

心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例如,通过测量心电图上的QRS波群的宽度,可以评估心室肌的肥厚程度;通过测量QT间期,可以评估心脏的复极化过程是否正常。

3.监测治疗效果

对于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患者,医生可以通过定期监测心电图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决策的参考依据。

4.预测心脏病风险

心电图异常波形可能预示潜在心脏病风险。借助心电图检查,医生能及时发现并干预,有效减少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心电图是预测心脏病风险的重要手段,需结合其他检查与临床表现综合评估,以制定个性化预防和治疗策略。

三、结论

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手段,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了解常见异常波形和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认识心脏的电活动变化,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然而,心电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王艳玲 河南省荣军医院 心电图室 副主任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