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 NTDs),又称神经管畸形,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主要影响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它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特别是在胚胎的第15至17日左右,神经系统开始发育,至胚胎22日左右形成神经管。这一管道前端称为神经管前孔,尾端称为神经管后孔,胚胎在24、25日及26日时,前孔及后孔相继关闭。如果神经管未能完全闭合,就会导致神经管缺陷。
一、神经管缺陷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1.分类
神经管缺陷主要分为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pen Neural Tube Defects, ONTD)和闭合性神经管缺陷两种。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约为1:1000,主要包括无脑儿和脊柱裂;闭合性神经管缺陷由于脊柱开放处有皮肤或其它组织覆盖,脊柱内的AFP(甲胎蛋白)不进入羊水并进一步扩散至母血,故无法通过血清AFP指标进行筛查,占所有神经管缺陷的10-15%。
2.临床变现
神经管缺陷的临床表现包括无脑儿、脑膨出、脑脊髓膜膨出、脊柱裂、隐性脊柱裂、唇裂和腭裂等。这些畸形会导致胎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孕妇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只有通过孕期产检才可以筛查出神经管缺陷。
二、生化免疫检测在识别神经管缺陷中的作用
1.甲胎蛋白(AFP)检测
甲胎蛋白是一种在胎儿肝脏和卵黄囊中产生的蛋白质,随着胎儿的发育,AFP进入羊水,并部分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在正常情况下,孕妇血清中的AFP水平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在胎儿患有神经管缺陷时,母体血清中的AFP水平会异常升高。甲胎蛋白检测通常与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一起进行,通常在孕15-20+6周进行。通过抽取孕妇外周血,检测血清中的AFP水平,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体重等临床信息,经过计算机统计软件综合分析,可以评估胎儿是否患有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如果AFP水平异常升高,则提示胎儿存在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较高,需要进一步通过超声检查进行确诊。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胎儿的脊柱和颅脑结构,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管缺陷。
2.其他生化免疫检测
除了AFP检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生化免疫检测来间接评估胎儿神经管缺陷的风险。例如,检测母体血液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游离雌三醇(uE3)等指标,结合孕妇的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这些指标虽然不如AFP直接,但也可以为胎儿神经管缺陷的筛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三、生化免疫检测在神经管缺陷筛查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1.优势
甲胎蛋白检测具有无创性,仅需抽取孕妇外周血,对母婴均无伤害;同时能在孕早期进行,有助于早期识别胎儿神经管缺陷,为孕妇提供及时决策;且作为成熟的自动化项目,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高,不受医师水平影响。
2.局限性
甲胎蛋白检测在识别胎儿神经管缺陷时,可能因孕妇个体差异、孕周、体重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假阳性结果,故需结合超声检查确诊。同时,该检测无法筛查出闭合性神经管缺陷,因为闭合性缺陷的脊柱开放处有覆盖,AFP无法进入羊水扩散至母血,限制了其筛查范围。
四、预防和治疗神经管缺陷的措施
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关键在于早期筛查和干预。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包括超声检查、生化免疫检测等,以早期发现胎儿神经管缺陷。如果确诊胎儿存在神经管缺陷,建议酌情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法包括药物流产、人工流产以及引产三种方式,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此外,孕妇在孕期还应注意营养物质的摄入,多吃蛋白质、蔬菜、豆制品等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避免接触不良的环境因素,如放射线、有害物质等,以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风险。
五、结论
生化免疫检测在识别胎儿神经管缺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甲胎蛋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结合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手段,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神经管缺陷,为孕妇提供及时的决策依据。然而,生化免疫检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注意营养物质的摄入和避免接触不良的环境因素,以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风险。
(王俊瑶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检验科 主管检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