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人员的快速反应之道

2025-01-08 10: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生活中,急性脑卒中(俗称“中风”)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它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每一秒都关乎患者的生命与康复希望。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中,护理人员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他们是守护患者生命的重要防线。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在急性脑卒中急诊时,护理人员是如何争分夺秒展开救援的。

一、快速识别与判断

1. 掌握早期症状:护理人员首先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快速识别急性脑卒中的早期症状。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可以用“BE FAST口诀”来概括:“B”(Balance)指平衡,患者突然出现行走困难、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E”(Eyes)代表眼睛,表现为视力模糊、复视或单眼失明;“F”(Face)是面部,面部不对称,微笑时一侧嘴角下垂;“A”(Arms)对应手臂,一侧手臂无力,平举时手臂会下垂;“S”(Speech)即言语,说话含糊不清、表达困难或理解障碍;“T”(Time)为时间,一旦发现这些症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分秒必争。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不断强化对这些症状的认知,以便在接诊患者时迅速做出判断。

2. 快速评估病情:当患者被送到急诊室,护理人员会迅速运用专业工具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其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三个方面进行打分,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分数越低,表明病情越严重。同时,护理人员还会快速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这些数据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例如,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脑部血液灌注,加重病情。

二、紧急救治配合

1. 畅通急救通道:时间就是大脑,在急性脑卒中急诊中,快速建立急救通道至关重要。护理人员会迅速引导患者完成挂号、分诊等流程,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检查和治疗。他们会与医生、检查科室工作人员紧密配合,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让患者直接进入CT室进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这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

2. 紧急治疗实施:在医生下达治疗医嘱后,护理人员会迅速、准确地执行。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在发病4.5 - 6小时的时间窗内,符合溶栓指征,护理人员会立即准备溶栓药物,严格按照剂量和时间要求为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警惕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人员会协助医生进行止血、降低颅内压等治疗,如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防止脑疝形成。

三、病情监测与护理

1. 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在患者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会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每隔15 - 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因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可能随时恶化,血压突然升高可能提示颅内压升高,心率和呼吸的异常也可能预示着病情加重。同时,护理人员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的改变往往能反映出脑部病变的情况。

2. 并发症预防护理:急性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护理人员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预防。为防止肺部感染,会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会使用气压治疗设备,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的发生。

四、心理支持与沟通

1. 安抚患者情绪:急性脑卒中患者往往因为突然发病,身体出现严重不适,对未来感到恐惧和焦虑。护理人员会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用温和、耐心的语言安慰患者,告知患者治疗的进展和希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例如,在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护理人员会陪伴在患者身边,解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让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2. 与家属沟通:除了关注患者,护理人员还会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向家属告知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解答家属的疑问,缓解家属的紧张情绪。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会向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帮助家属更好地照顾患者,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急性脑卒中急诊中,护理人员凭借专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在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了解这些,不仅能让我们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有更深的认识,也能让大家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知道如何配合医护人员,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机 。

(赵令艳 郏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